央行昨日發布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當前“感受通脹”可能大于“實際通脹”。而目前有機構預測7月CPI數據高達5.6%,全年CPI將上漲4%左右。
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疑惑,通貨膨脹是不是已降臨,漲價會引發緊縮調控政策繼續升級嗎?
專家分析認為,由于經濟快速增長,以前設定的3%的CPI“警戒線”也許已偏低,4%的物價漲幅應是可以接受的。
一般來說,個別月份CPI超過5%的漲幅,并不能代表長期通脹趨勢。正如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上月底所說,是否發生通貨膨脹還要看發展,目前不能說通脹“越來越近”,食品價格上漲是短期因素。即使全年物價上漲4%,可能也未脫離“健康”水平。
首先,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會對物價產生上漲壓力。過去四年,中國經濟增速均超過10%,均超出了年初7%-8%的目標。通脹目標值也許應該“水漲船高”。
花旗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認為,3%的通脹目標是與8%左右的GDP增長目標相適應的。中國經濟已經進入“超趨勢”增長,未來三四年經濟增速可能都在10%以上,CPI目標不應該仍限制在3%以內。以今年為例,上半年GDP增速為11.5%,則CPI上漲4.5%-5%都是可以接受的。
即使是以4%-5%作為通脹目標,與我國10%以上的GDP增速相比仍不到一半。美國經濟增長不到3%,最近一期CPI年率卻達到2.7%左右,幾乎是1/1的關系。就算考慮到兩國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這一差異也相當懸殊。
其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費需求增長,這也是應提高CPI目標的因素。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0.4%和14.2%;今年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13.3%。這直接刺激了上半年的消費上漲。收入的增長很容易、也理應體現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中。
此外,昨日貨幣政策報告也提到了勞動力成本上升、能源價格上漲等推高通脹水平的因素。這些中長期因素應該導致通脹水平的底部抬升。
實際上,一些新的漲價或降價因素在年初可能不會凸顯出來。每年年初設定的CPI目標,往往是與前一年通脹情況相關聯的。
例如,2005年到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通脹目標分別是4%、3%、3%。而2004-2006年的實際通脹水平分別是3.9%、1.8%、1.5%。2005年目標值與實際值相差2.2個百分點。
國際通行的對通脹趨勢的判斷,也很難準確預測到食品、能源等短期因素的擾動。
這樣看來,即使今年CPI超過原定目標,達到3.5%-4%左右,可能也并未脫離“健康軌道”。(記者 王棟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