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解讀中國經濟熱點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
三季度CPI將增4.8%
與居民生活、消費息息相關,直接反映通貨膨脹程度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幾乎成了2007年最受關注的數字。昨天,一份由13家機構對目前中國宏觀經濟各項指標的預測報告出爐,其中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CCER)教授宋國青預測,第三季度我國CPI增幅將達到4.8%。
今年上半年CPI增長一直較快,其中6月份CPI增速創下4.4%的33個月高位,上半年CPI上升3.2%,超過了政府設定的低于3%的全年目標,顯示出通貨膨脹壓力的巨大。
“近期PPI(工業品出廠價格)也在高位運行,同樣給CPI帶來上行的壓力。”宋國青表示。
在宋國青看來,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速度是相當快的,雖然2004年也出現過這樣的情形,但是“那時是在地下室跳高,現在是在房頂上跳高”。宋國青形容,因為2003年時經濟還是偏冷,2004年的速度增長加快問題并不大。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
目前不能說流動性過剩
流動性過剩為何這么多?昨天,在北大經濟研究中心舉辦的經濟觀察會上,來自耶魯大學的陳志武從資本化和金融技術的角度解釋了這個困擾中國的問題。
“判斷流動性是過多還是太少最好的指標就是通貨膨脹率。”陳志武認為,但目前的實際情況是,不管在美國還是中國、西歐,絕大多數國家,今天的通貨膨脹率都在百分之二到三左右。所以從通貨膨脹率角度看現在不能說流動性過多。
但為什么大家感覺到“流動性過多”呢?陳志武認為首先要對錢、資本、財富三個概念做區分,陳志武認為,錢主要是一個貨幣的概念,流動性最好,資本的概念比財富要小一些,比錢要大一些,流動性介于兩者之間,而財富既包括流動性的,也包括不流動性的價值,譬如個人的未來收入是財富,但可以通過金融技術將其資本化,讓其流動起來,在陳志武看來,正是金融技術的發展讓土地、資源與未來勞動收入的資本化,讓中國甚至全世界感覺到“流動性過多”。
專家建言
征50%資本獲益稅阻投機
針對目前我國房地產價格過快增長的問題,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昨日舉行的CCER中國經濟觀察會上表示,應當盡快將購置房產恢復到以使用性為目的的需求上,征收50%的資本獲益稅,減少以投機為目的的需求,從而抑制房價不斷上漲。
林毅夫指出,房地產需求分為使用性需求和投資增值(投機性)需求。如果投機性需求不斷入市的話,必然會推動房價的高漲。雖然征收物業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高檔住房空置的問題,但要解決問題的實質,征收資本獲益稅更為重要,因為這直接指向了投資導向購房的獲益根源。
對于土地供應緊張、供應量減少的情況,林毅夫指出,在土地增加有限、供應量增加有限的情況下,增加小戶型的供應,對使用為目的的需求來講,供應量相對而言就不會減少。
維持3%升值幅度抵御熱錢
為抑制熱錢的流入,一些學者建議可采取人民幣大幅階段性升值。但林毅夫并不認同此觀點。他認為,“只要人民幣升值在可承受的3%范圍內調整,熱錢就不會獲益”。
林毅夫解釋說,熱錢的流入是在賭人民幣升值,如果人民幣匯率提高5%到6%,投機者會認為人民幣是迫于熱錢的壓力而升值,會導致更多的熱錢流入。但是如果升值幅度達20%到30%的話,對于我國內外結構失衡和外匯順差過大又沒有幫助。“因為結構型升值沒有辦法靠匯率升值解決。而且如果升值20%到30%,熱錢獲益后就會自動流出,但它流出的同時會繼續炒人民幣貶值,這樣人民幣匯率又會出現波動。”林毅夫說。
林毅夫強調,我們不能只盯著短期的人民幣匯率的變化,應當從長期來判斷,目前的匯率升值還是在較小的可承受范圍內的。
提高資源價格推進環保
林毅夫表示,中國應該把資源的價格提高到合理的水平。他說,去年我國GDP占全球總量的5.5%,但能源消耗占世界總量的15%,鋼材消耗占30%,水泥消耗占54%。而目前的能源、資源價格不合理是造成資源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原因之一。節約能源、資源的技術設施成本常高于節約帶來的好處,使企業缺乏節能動力。而對于排污處罰力度不夠,企業即使安裝了減排設備也不愿投入運行。
林毅夫認為,應提高資源產品的價格,提高企業自發的節約能源和資源使用的積極性,對于環境的要求應該用比較高的標準、違規懲罰的力度和執行的強度,使守法成本低于違法的成本。另外,林毅夫還曾經表示,中國資源稅應當向國際看齊,增加資源稅目,提高資源稅率,使資源行業告別“暴利時代”回到正常收入水平上來。 (楊雪婷 丁蕊 楊紹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