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證監會:券商須讓投資者理解"買者自負"原則 加強投資者教育 -北京:企業拖欠工資最高罰款3倍 出口企業調查:與人民幣升值賽跑 -民政部加緊慈善立法 將改變管理缺位現狀 將簡化捐贈免稅手續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來 粵年產一個百萬人口縣 06年200萬夫妻離婚 -滬深總市值首破18萬億 股市收盤下跌 B股持續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動人員檔案新規:不入社保不能存檔 滬探索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四大鋼廠聯手開發海外礦產資源 中鋼協駁斥"中國鋼鐵威脅論" -新企業破產法將推出 政策性破產明年終結 鼓勵銀行向小企業貸款 -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閉幕 -中國明確義務教育政府負全責 經費須報人大批準 部分高校擬改名
全國生態保護“十一五”規劃(全文)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2 月 01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一、全國生態保護形勢

    (一)“十五”工作回顧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十五”期間,先后印發了《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國發[2000]38號)和《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國發[2005]39號),把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作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各級環保部門積極參與綜合決策,加強生態保護監管,創造性開展工作,部分地區生態惡化趨勢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自然生態恢復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笆濉逼陂g,實施了林業六大工程,累計人工造林保存面積近8億畝,全國森林覆蓋率顯著上升?!叭薄焙烷L江流域等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取得一定成效。通過封育保護、預防監督和綜合治理,全國綜合防治水土流失54萬平方公里,其中綜合治理24萬多平方公里。25個省區市的950個縣實施了封山禁牧,其中北京、河北、陜西、寧夏實行了封山禁牧。實施退耕還林與退牧還草工程,共完成退耕還林1.3億畝,退牧還草1.9億畝。

    生態功能區劃工作逐步推進。從2001年—2003年,先后完成西部、中東部生態環境現狀調查,基本查清了全國生態環境現狀。編制了《全國生態功能區劃》草案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按照《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的要求,搶救性地開展了18個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試點,使一些對于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的區域得到初步保護。部分地區劃定了一批地方級生態功能保護區,進行保護和建設。

    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取得新進展?!笆濉逼谀?,全國共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2349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43個,總面積已達150萬平方公里,占陸域國土面積的15%,超額完成了“十五”13% 的計劃目標。已建自然保護區涵蓋了我國自然保護區分類系統中的全部9種類型,覆蓋了我國的各個生物地理區域,初步形成了類型多樣、區域分布比較合理的自然保護區網絡。

    生物多樣性履約和管理進一步強化。國家環??偩纸M織編寫了《中國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第三次國家報告》,完成了我國核準《生物安全議定書》的程序,并于2005年9月6日正式成為生物安全議定書的締約方,制訂了《中國國家生物安全框架》,印發了《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工作的通知》,聯合有關部門發布了《中國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國務院辦公廳在2004年3月發布了《關于加強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和管理的通知》,建立了生物物種資源保護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組織開展了多項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物安全管理的國際合作項目。

    生態保護監管與執法工作得到加強。“十五”期間,國家環保總局在全國107個地區開展了生態環境監察試點工作,印發了《關于加強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與監管工作的意見》,加大了對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地、農村、非污染性建設項目及淡水與海洋資源、礦產資源、林草資源、旅游資源、灘涂與濕地等重點資源開發和外來物種引進、轉基因生物應用的生態監管與執法檢查力度,強化對流域開發和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的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2004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執法檢查與自然保護區專項執法檢查行動。

    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得到重視。國家環??偩窒群笥“l了《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和《規?;笄蒺B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聯合建設部頒布了《小城鎮環境規劃編制導則(試行)》。制定了《有機食品技術規范》和《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考核管理規定(試行)》,會同商務部等11個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有機食品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命名了一批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秸稈禁燒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正在研究制定《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

    生態示范創建工作得到深入開展?!笆濉币詠?,我國逐步形成了生態省—生態市—生態縣—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的系列生態示范創建體系?!笆濉逼谀才鷾?28個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其中233個被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海南、吉林、黑龍江、福建、浙江、山東、安徽、江蘇、河北等9個省開展了生態省建設,廣西、四川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已經通過專家論證,遼寧、天津等省(市)正在組織編制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全國有150余個市(縣、區)開展了生態市(縣、區)創建工作。在農村開展了創建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村活動,目前全國已有五批225個鎮(鄉)獲得了“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生態保護法規建設得到加強。“十五”期間,制定和修訂了《清潔生產促進法》、《環境影響評價法》、《防沙治沙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2003年9月1日,《環境影響評價法》的正式實施,標志著國家把環境保護參與綜合決策以法律法規的形式規范下來?!笆濉逼陂g,一些地方實行了建設項目環保預審制、環?!耙黄狈駴Q”等制度,對污染產品稅、生態補償制度、排污交易制度等環境經濟政策進行了積極探索。中組部、國家環保總局開展了把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保護指標納入到干部考核體系的相關研究和試點工作。

    (二)生態環境現狀

    1、主要問題

    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未得到有效遏制。大江大河源區生態環境質量日趨下降,水源涵養等生態功能嚴重衰退;北方重要防風固沙區植被破壞嚴重,沙塵暴頻發;江河洪水調蓄區生態系統退化,調蓄功能下降,旱澇災害頻繁發生;濕地面積減少、功能退化;森林質量不高,生態調節功能下降;生物多樣性減少,資源開發活動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水生態失衡。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部分河流開發利用率超過國際警戒線,黃河、淮河、遼河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已超過60%,海河超過90%,生態用水被大量擠占;部分地區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大小不同的地下水漏斗,造成地面沉降。近海海域環境質量沒有明顯好轉,局部海域污染加重,“十五”期間,我國的四個海區中只有東海污染面積減少,其他三個海區污染面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土地退化嚴重。全國水土流失面積達356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萬平方公里。雖然實施了林業六大工程,土地沙漠化趨勢得到減緩,但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荒漠化土地分布仍很廣泛,水蝕、風蝕、土壤鹽漬化與土壤污染并存,土地的生態服務功能降低。

    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下降。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農業生產及畜禽養殖廢棄物排放量逐年增大,農村“臟、亂、差”現象普遍,農村地區環境狀況日益惡化,直接威脅著廣大農民群眾的生存環境與身體健康。

    生物多樣性銳減。我國現有自然保護區建設質量和管理水平不高,物種瀕危和滅絕的速度加快,生物遺傳資源流失嚴重,林草和生物品種單一化問題突出。目前瀕?;蚪咏鼮l危的高等植物已占高等植物總數的15%-20 %。外來物種入侵危及生態系統安全,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2、成因分析

    不合理的人類開發與建設活動對流域、區域生態系統破壞嚴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水、土地和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強度日益加大,人為開發活動已經成為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重要因素。

    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是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單位GDP能耗、物耗,單位GDP的廢水、廢棄物排放量均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全球經濟貿易往來的加強,客觀上增加了我國生態環境遭受外來因素影響的風險,增加了外來有害物種入侵風險。

    生態保護工作基礎薄弱。目前尚沒有建立完整的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不能對生態環境現狀做出客觀、全面的評價。一些生態產業在稅收、政策等方面缺乏國家的政策支持。生態保護投入嚴重不足,41%的自然保護區未建立管理機構,廣大農村地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

    生態保護管理與執法監督體系不健全。生態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標準不完善。生態環境管理體制不順,環保部門難以發揮統一監管作用。生態保護能力建設落后。大部分地區尚未開展生態保護現場執法工作,各地普遍存在經費緊張、交通工具不足、裝備落后等問題。

    (三)機遇與挑戰

    近年來,生態保護工作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黨中央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之一,為生態保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為生態保護參與綜合決策創造了條件。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等重要文件均確立了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總體思路。2006年4月,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提出了歷史性轉變的戰略構想,為生態保護工作參與綜合決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同時,我國生態環境也面臨著嚴峻挑戰。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我國經濟社會將進一步發展。未來5年,我國生態保護在面臨經濟增長、人口增加、資源需求壓力加大的同時,受到傳統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難以徹底扭轉,法規、政策、管理體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約,將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應明確思路,統籌規劃,加大投入,推動生態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相關文章: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 全國農業統計報告 / 農業發展報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