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二次現代化理論
第二次現代化理論是中國學者何傳啟提出來的(何傳啟,1998,1999)。第二次現代化理論不僅是一個廣義現代化理論,也是一種人類文明理論,它使現代化理論與人類文明理論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圖2-2)。它把18~21世紀的世界現代化分為第一次和第二次現代化兩個階段;如果說,第一次現代化是以發展工業經濟、建設工業社會為特征的經典現代化,那么,第二次現代化是以發展知識經濟、建設知識社會為特征的新型現代化。關于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的全部內容將在第三節(現代化理論的基本原理)討論,這里簡要介紹它的幾個觀點。
(1)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的一般觀點
首先,從人類誕生到21世紀末,人類文明進程包括四個時代和十六個階段。四個時代分別是工具時代、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和知識時代,每一個時代都包括起步期、發展期、成熟期和過渡期四個階段。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生產力和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但發展方向發生了三次轉折;不同時代和不同階段人類文明有不同特征,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有不同表現,人類文明發展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規律和特點。
其次,現代化指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文明所發生的深刻變化,它包括從傳統政治向現代政治、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轉變的歷史過程及其變化;它既發生在先行國家,也存在于后進國家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過程中。概括地說,現代化是現代文明的形成、發展、轉型和國際互動的復合過程,是文明要素的創新、選擇、傳播和退出交互進行的復合過程,是追趕、達到和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的國際競爭;它遵循10個基本原理:進程不同步、分布不均衡、結構穩定性、地位可變遷、路徑可選擇、行為可預期、需求遞進、效用遞減、狀態不重復和中軸轉換原理。
其三,世界現代化進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從18世紀到21世紀末,世界現代化過程可以大致分為兩大階段;其中,第一次現代化指從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農業文化向工業文化的轉變過程和深刻變化,第二次現代化指從工業時代向知識時代、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工業文化向知識文化的轉變過程和深刻變化;第二次現代化不是人類歷史的終結,將來還有新的發展。
其四,兩次現代化是緊密相關的。在同一個國家,第一次現代化奠定了第二次現代化的物質和社會基礎;第二次現代化在許多方面是對第一次現代化的消除和“反向”(有些是對傳統性的“回歸”),在某些方面是對第一次現代化的繼承和發展,在有些方面是新發生的(知識和制度創新);兩次現代化的協調發展則是綜合現代化。在不同國家之間,兩次現代化相互影響和競爭,在公平貿易條件下兩次現代化相互促進,在不公平貿易條件下兩次現代化相互制約。
其五,兩次現代化有不同規律、特點和發展范式。第一次現代化的主要特點是工業化、專業化、城市化、福利化、流動化、民主化、法治化、分化與整合、理性化、世俗化、大眾傳播和普及義務教育等。第二次現代化的主要特點是知識化、分散化、網絡化、全球化、創新化、個性化、多樣化、生態化、信息化、民主的、理性的和普及高等教育等。在第一次現代化過程中,經濟發展是第一位的,物質生產擴大物質生活空間,滿足人類物質追求和經濟安全。在第二次現代化過程中,生活質量是第一位的,知識和信息生產擴大精神生活空間,滿足人類幸福追求和自我表現;物質生活質量可能趨同,但精神和文化生活將高度多樣化。
其六,兩次現代化的動力是不同的,第二次現代化的動力是知識創新、制度創新和專業人才。在第一次現代化過程中,工業化、城市化和民主化的相互作用導致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結構的變化,從而推動現代化進程。在第二次現代化過程中,知識創新和制度創新導致新的科學和技術;新的科學和技術導致新的經濟和社會,新的經濟和社會導致新的現代化;制度創新和知識創新還會導致新的政治和文化;新的政治和文化促進新的現代化;新的現代化會促進新的知識創新和制度創新;知識創新和制度創新的相互作用推動了現代化進程。
(2)綜合現代化理論的一般觀點
第二次現代化理論認為,21世紀世界現代化有三條路徑:第一次現代化路徑、第二次現代化路徑和綜合現代化路徑,綜合現代化路徑是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合理選擇。
綜合現代化路徑要求,協調推進第一次現代化和第二次現代化,大力促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知識化和信息化,實現從第一次現代化向第二次現代化的戰略轉變。
(3)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的局限性
第二次現代化是一個沒有完全展開的歷史過程。事實上,目前世界現代化的前沿僅達到第二次現代化的發展期。關于第二次現代化的未來發展,我們只能展望不能下結論。所以,目前的第二次現代化理論,還是一個處于成長期的理論,未來的發展空間還很大。目前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的內容,并不是成熟的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的全部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