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杰澤羅(Jezero)隕石坑內的三角洲曾是一個湖泊。科學家稱火星遠古時代的河流攜帶著粘土物質(綠色部分)流進這個湖泊,從而形成了這個三角洲。
這是火星尼利-福薩地區的三維立體圖像,上面有突出的層狀硅酸鹽表明火星曾有水。
據美國太空網報道,在火星一處最古老的河床似河道中發現粘土礦物表明火星曾經有水,因為這些粘土只能在有水的環境下才能形成,這暗示此紅色星球先前有微生物。由目前正環繞火星運行的美國宇航局的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獲得的這些觀察結果顯示大約40億年前在火星二處地方――馬沃斯山谷(Mawrth Vallis)和尼利-福薩(Nili Fossae)地區形成了大量的粘土礦物,這表明水曾經比先前想象的更為普遍地分布在這些區域。這些發現曾發表在7月17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不過,現今發表在8月8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更加仔細地查看了馬沃斯山谷這些粘土,發現它們處于相同順序的巖層中,表明這里水的化學特性隨時間發生了變化。負責此項研究的地外文明搜索計劃(SETI)研究所的賈尼斯·畢秀普說:"我們看到了不同的粘土,但我們看到它們卻以這種方式存在,像夾心蛋糕似的。每時每刻每一個地方,我們都能看到它們以同一順序排列著,它們具有不同的化學特征,它們普遍存在,因為我們到處看到這種同一趨勢。"
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的火星專用影像光譜儀(CRISM)發現了這種排序,特別表現為鐵鎂蒙脫石位于最底層,這些特別的礦物富含粘土。它的上面覆蓋一層含鐵少的礦物層,從而與底下的富鐵層明顯不同。再往上是一層硅蛋白石,最上面則是一層富含鋁的粘土。
畢秀普表示,此鐵鎂蒙脫石可能是在巨大湖泊中的水改造湖底的玄武巖時形成的,而玄武巖是由火山爆發形成的。她說:"它們都很漂亮,我們在火星許多區域都看到了它們的身影。這表明此整個區域很長時間內都曾有水。"
畢秀普解釋說,最上面的富鋁粘土層可能是在隨后的有水期形成的,在這里,一些酸過濾掉了這些鐵和鎂,但鋁被完整地保留下來了。她表示,但真正有興趣的是中間層,即含鐵少的這層礦物,它形成于鐵鎂蒙脫石層之后,當時一些怪異的事情碰巧發生了。含鐵少的這層礦物的形成意味著有微生物的出現。比如,地球上的微生物就能改變鐵的狀態,從三價鐵變成二價鐵。
畢秀普提示說,但這些發現還不足以證明微生物曾經在火星上存在過,因為其它過程也可以改變鐵的狀態。來自撞擊彗星的有機碳或許減少了鐵的含量,改變了水的化學特性,還可能做了這一工作。不過最可能的是這些鐵被沉積下來了,被快速干燥和氧化。畢秀普說:"現在我們的問題比答案還多。"當更多的CRISM圖像經過分析,當未來機器人任務去往火星時,更多的信息將會解答這一地質學特征,從而幫助科學家"打造更好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