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探月車模擬圖。從1962年開始,中國探月事業已走過40多年的艱難歷程
●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次年5月,毛澤東主席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1978年,一塊1克重的月巖樣品作為美方禮物贈送給國家主席華國鋒。當時的研究者歐陽自遠現在成為中國月球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中國探月車模擬圖。從1962年開始,中國探月事業已走過40多年的艱難歷程。
上世紀70年代,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被國際天文學者命名為“萬戶”。
這是一個中國人的名字,600多年前,一位名叫萬戶的明朝官員將自己綁在椅子上,兩手各持一只大風箏,椅背上,47枚捆扎在一起的火箭被點燃———這位粉身碎骨者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第一個嘗試用火箭飛天的人。
21世紀初葉,繼載人航天工程的一舉成功,中國航天事業邁向又一個里程碑———探月計劃。
2004年2月13日,國防科學工業委員會秘書長兼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孫來燕向世人公布,中國月球探測計劃已經進入實施階段:三年內,一顆屬于中國的衛星將開始繞月飛行;6年內,中國的月球車將在月面上軟著陸,展開巡視探測;2020年之前,中國研制的機器人將把月壤樣品采回地球。
0.5克樣品和100名專家
“25年前,我的研究就從一塊0.5克的月球巖石樣品開始。”2月25日,月球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對記者回顧了中國探月事業的數十年艱辛歷程。
1978年,美國總統卡特的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問中國時,向當時的國家主席華國鋒贈送了一件特殊禮品———一塊小指尖大小的月球巖石樣品。樣品鑄在一個類似于凸透鏡的有機玻璃盒內,看著很大,但其實只有1克的重量。華國鋒將樣品轉交給科研部門要求研究。由于當時全國搞天體巖石的研究人員很少,有關部門很快就找到了遠在貴陽的歐陽自遠。
“樣品很快從北京安全地送到了貴陽。拿到樣品,我當時就請來了全國大約近百名各方面研究專家,并制定了詳細的研究計劃。”歐陽自遠說。“1克的樣品雖然很少,但對于做研究已經足夠。我當時把樣品小心切成了兩塊。一塊用于做研究,另一塊保存了起來。”
歐陽自遠介紹,因樣品大小有限,當時先做了非破壞性測試與研究,最后才做破壞性的測試與研究,包括礦物成分、結構構造、化學成分、微量元素、物理性質、產出環境,“只要當時能做的測試,我們都做了。”
令他感到自豪的是,對這0.5克樣品進行研究后,中國學者發表了14篇相關研究文章,并推斷出這是由阿波羅17號飛船采集來的樣品,在參考美國公布的數據后,學者們還把樣品具體到了是什么編號,并回答了其取自月球的什么位置,背陽還是背陰?
“美國人贈送月巖樣品,其實也是在探測我們的測試能力和研究水平,雖然這話沒有明說。但我們的研究結果還是讓美國人很信服。”歐陽自遠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