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
最科幻的點火儀式
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之前,歷屆奧運會點火儀式都中規中矩。但從這屆奧運會開始,組織者們越來越喜歡設計新穎、構思獨到的點火儀式。于是,怎樣點火也由此成為每屆奧運會開幕式前的“最高機密”之一。
洛杉磯奧運會的開幕式表演由好萊塢著名導演戴·沃爾帕主持。當天,奧運開幕式上點燃主火炬的創意,的確令全世界觀眾耳目一新:一個打扮成太空人模樣的人“飛翔”過體育場,然后點燃了五環形狀的火炬引火裝置。
也許,在今天看來,洛杉磯奧運會的點火并沒有太多值得稱道的地方,但要知道那是在20多年前,異想天開的美國人第一次把奧運會當做一門生意來操作。事實上洛杉磯奧運會的最偉大之處,也正是在于它貢獻了大型體育賽事的商業運營模式,并讓現代奧運會從此走出了資金困境。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
最有奪冠意味的點火儀式
1980年7月19日下午,第22屆奧運會在莫斯科列寧中央體育場正式開幕。由于天氣不佳,主辦方出動了6架飛機,在云層中噴灑化學藥劑,以驅散飄浮在體育場上空的烏云。值得一提的是,一改往屆奧運會主火炬手都是田徑運動員的“慣例”,這次點燃主火炬的是前蘇聯著名籃球運動員謝爾蓋·別洛夫。
曾參加過四屆奧運會的謝爾蓋·別洛夫是前蘇聯功勛運動健將,多年來任前蘇聯國家男籃隊長和主力后衛。從1968年至1980年連續參加四屆奧運會,并兩奪冠軍,他還曾榮獲前蘇聯“榮譽”勛章和“勞動”勛章。在莫斯科奧運會上,國際奧委會授予他奧林匹克金質獎章,國際籃聯也給他頒發了籃球運動員的最高獎賞。這屆奧運會開幕式讓謝爾蓋·別洛夫點燃火炬,其實還賦予了另一層含義。原來,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男籃決賽中,謝爾蓋·別洛夫曾帶領前蘇聯國家男籃隊打敗了美國隊。而這場比賽,讓前蘇聯首次奪得了奧運會籃球比賽的冠軍。
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
最平民的點火儀式
1976年7月13日,第21屆奧運會圣火在奧林匹亞點燃。圣火由希臘火炬手傳給加拿大火炬手后,通過傳感器將圣火的熱能轉換成電波并經太空中的人造衛星傳至加拿大,然后使用激光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點燃火炬,實現了奧運圣火的首次太空之旅。
為了表示對奧運圣火發源地的崇敬,這屆奧運會使用了橄欖油作為火炬的燃料,并第一次由一對普通少年男女手舉火炬跑入奧運會場共同點燃火炬塔。點火人分別是來自多倫多的16歲女孩桑德拉·安德森和來自蒙特利爾的15歲男孩斯蒂芬·普里芬丁。他們分別代表加拿大的英語區和法語區。兩區多年來一直存在著不小的矛盾和紛爭,區域沖突不斷。讓兩區的少年代表共同點燃奧運圣火,表達了加拿大社會兩個組成部分的團結以及組織者祈求和平的意愿,可謂用心良苦。后來,這對童男童女結為了夫妻。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
最柔情的點火儀式
第19屆奧運會于1968年10月12日在墨西哥城開幕。
巧合的是,這屆奧運會的奧運火炬接力是奧林匹克圣火首次抵達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而且奧運會開幕式當天還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476周年紀念日,所以這屆奧運會火炬接力活動的主題也被命名為“新大陸”。正因如此,此屆奧運會的主火炬手選擇的是一位西班牙航海家的后裔———年僅20歲的女田徑選手克塔·巴西利奧。
在開幕式上,克塔·巴西利奧身著無袖運動衫和白色短褲,頭上扎著發帶,高舉著火炬,在8萬多名觀眾和運動員的注視下,姿態優美地跑步繞場一周,然后登上90級高的臺階來到頂端的圣火塔前。當她鎮定地把手里的火炬伸向主火炬中央的點火處時,人們都屏住了呼吸,等待一個歷史時刻的到來。
隨著熊熊奧運圣火的點燃,全場8萬名觀眾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這是奧運會歷史上第一次由女性點燃的奧運主會場圣火。這次點火儀式可以視為一座里程碑,因為它不僅象征著女性運動員在奧運歷史中前進了一步,也象征著女性與男性享有相同權利的時代已經來臨。
1964年東京奧運會
最具和平愿望的點火儀式
1964年10月10日,在東京國立體育場,一位名叫坂井義則的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生點燃了象征和平的奧林匹克圣火。這位19歲的青年出生在1945年8月6日廣島原子彈爆炸當天。
奧林匹克火焰是和平的象征,由坂井點燃奧運火焰,代表了人類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
現代奧運最早的點火儀式
在現代奧運會場上,第一次點燃圣火是在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上。當時,東道主為了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的人們,在開幕式上設立了兩個新的儀式:放飛和平鴿,并在主會場設立火炬臺。熊熊燃燒的火炬的含義,來自古代奧林匹克“圣火燃燒,戰火熄滅”這一口號。當時還沒有正式的火種采集儀式,圣火臺內燃燒的是普通火種。這一創新得到了國際奧委會官員的大力贊同,此后的各屆奧運會都繼承了這一儀式。
之后,在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之前,國際奧委會討論了關于點燃圣火的儀式,并將其作為奧運會開幕式正式的一項內容確定下來。為了配合這一新儀式,設計師威爾斯在阿姆斯特丹的主體育場內設計了一只朝天聳立的巨塔,并在里面安裝了電子打火裝置。圣火臺的這一設計也在以后的奧林匹克體育場設計中保留下來。(張航) (來源:解放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