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周漢華
周漢華:現在應該說不是很完整,很零散的一些規定,包括對一些特殊崗位的高溫情況下的一些規定,但是在實踐操作當中,這個溫度的測量究竟怎么來衡量,所以一直這些零散的規定本身也沒有能夠得到有效的實施。
為了應對高溫酷暑,各個地方陸續出臺了一些措施。今年北京市將室外露天工作人員高溫津貼標準,由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調整為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在33攝氏度及以上室內工作場所作業的人員高溫津貼標準,由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調整為每人每月不低于90元。武漢市政府部門緊急啟動納涼工程,全天候開放1000多個社區納涼點,并為每個社區納涼點下撥3000元納涼經費。火爐城市重慶在全市設立了102個納涼點供市民避暑。雖然各個地方都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法規,但依舊沒有一個全國統一的法律法規。
記者:最近幾年高溫立法年年會被提及,但是一個全國性的統一法規卻遲遲難以出臺,這個難度是在哪里呢?是卡在了哪些環節?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周漢華
周漢華:首先一個就是說,這和我們的經濟發展模式和我們地方的、我們政府的執政理念,在前一階段,比較更多的強調效率優先,就是強調招商引資,強調促進地方的經濟發展,覺得是不是會嚇住一些投資者,是不是會加重企業的經營負擔。相應的它也有弊端,因為現在的立法成本非常高,還有立法瓶頸的制約,制定或者修改法律或者行政法規(每年全國的)總數大概是在五十件左右。所以這樣的話,我們社會正處在一個轉型的時期,就是你如果要單獨來制定的話,總數就那么多,盤子就那么大,所以就有一個立法的瓶頸制約在里面了,這也是很多很需要、急迫需要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不能夠及時出臺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動法研究所主任王向前:“它沒有規定法律責任,所以如果用人單位,比如說企業,他不按照這個條例去做,那么也沒有規定什么樣的責任,就是說我們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其他政府部門也沒有辦法追究他的責任。”
在歐洲,國家把熱假作為帶薪休假寫進了勞動法,只要氣溫超過35攝氏度,他們就可以放假休息,面對熱災,紐約在全市建立了338個涼爽中心,這些中心一般設在社區、公共場所,是具有制冷設備的大型室內場所。華盛頓最實惠,免費向低收入者家庭發放電風扇。
記者:那么目前相關部門應該做哪些工作來推動高溫立法呢?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周漢華
周漢華:既可以是通過這種單行法的形式,比如說制定這種高溫條件下勞動者權益保護的相關的單行的規定,這樣的話它有一個優點,就是能夠非常具體,能夠看得見、摸得著,可以在里面明確標準,到底誰說的是高溫,什么樣的情況下構成高溫。那么高溫情況下,應該采取哪些相應的措施,勞動者有哪些福利可以享受,政府有哪些義務,雇主有哪些責任等等,就是把高溫條件下這種勞動者權益的保護納入到整個社會公平的這種框架里面來思考,現在我們覺得是水到渠成的時候了。
半小時觀察
最近幾年來,必須為高溫立法的呼聲就從沒有間斷過,但卻是雷聲大雨點小,一個又一個夏天過去了,相關職能部門依然沒有提出過立法建議。節目中專家告訴我們,在各種勞動保護中,防暑降溫難度最低,還有一點我們也別忘了,比起其他的工傷、職業病,中暑也是涉及勞動者范圍最廣的。為什么這樣一個操作最容易同時勞動者最需要的保護法規,暫行了半個世紀,幾乎快成了一個擺設?我想出問題的已經不僅僅是立法程序。有專家透露,因為高溫保護涉及工傷保險,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管,又涉及勞動安全,由安監部門負責,而涉及勞動衛生的部分,又是衛生部門的事。三方共管,最后變成了三方難管。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古人尚且對夏日里勞作的人們抱有惻隱之心,希望今天高溫立法也能在大家的關愛下加快腳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