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要著力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興科技和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既代表著科技創新的方向,也代表著產業發展的方向,完全可能推動新一輪產業革命。要把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高性能寬帶信息網等作為重點,選擇其中若干重點領域作為突破口,例如新能源汽車、“三網融合”等,科學制定發展規劃,重點增加研發投入,集中力量,加強攻關,力爭在較短時間內見到成效,使戰略性新興產業盡快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二是運用高新技術加快改造傳統產業。我國傳統產業規模大,總體上技術水平比較低。加快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幅度提高傳統產業的科技含量,提高傳統產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是我們必須作好的一篇大文章。在能源資源方面,我國是生產大國,也是消費大國。利用新技術降低消耗,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潛力很大,也是當前的迫切需要。在制造業方面,我國是制造大國,但不是強國。“中國制造”總體上還處于國際產業鏈的低端。我國許多工業品產量居世界前列,但核心部件和重大裝備嚴重依賴進口。2009年汽車產銷量超過美國,但制造汽車的關鍵設備還依靠進口。還有農業方面,我國有13億人口要吃飯,土地資源有限,糧食安全始終是最大的隱憂。解決這個問題別無他途,必須依靠高科技改造傳統農業,培育優質、高產、安全的農作物新品種和健康、專用的動物新品種,大幅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總之,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是我們走向現代化強國必須完成的一項重大任務。
三是大力推動自主創新。自主創新是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中心環節。特別是要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和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只有形成強大的原始創新能力,才能在突飛猛進的科技革命中把握先機;只有具備強大的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世界經濟科技競爭中搶占制高點并贏得主動權。原始創新源于基礎研究,基礎研究需要花費心血長年積累,需要腳踏實地潛心鉆研,需要敢冒風險艱辛探索。我們要目光遠大,選擇若干對國家長遠發展具有帶動作用的領域進行前瞻性部署,比如加強生物、納米、量子調控、氣候變化、空天海洋等領域重大基礎研究。同時,要緊緊扭住科技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中心任務,加快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滿足我國當前和長遠發展對科技的緊迫需要。
四是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和保護。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原動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激勵創新、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加快結構調整的迫切需要。要堅定不移地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大力營造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制、市場和文化氛圍,大力提升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五是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要大膽革除一切阻礙科技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充分發揮市場配置科技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有效解決科技與經濟脫節問題。努力提高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進一步加強財政對基礎研究和社會公益性研究的投入,建立健全經費保障機制。要通過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和完善科技政策,最大限度地激發科技工作者和全社會科技創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