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下午,經過16多個小時的搜救及清理,香港土瓜灣塌樓現場廢墟已經清理干凈,工人加緊對倒塌的45J樓鄰近的45H和45G樓房進行鞏固工程。中新社發 鄭祚聲 攝
中新網2月1日電據香港《明報》報道,香港馬頭圍道45J唐樓大崩塌后,同類相連的唐樓群中,僅兩幢被有關單位封鎖,但相鄰結構相同的唐樓,則任由居民入住及開鋪做生意。
有建筑專家實地觀察后,發現該唐樓群有“向塌樓現場集體傾斜的跡象,外部有大裂痕,內部地臺也斜了,不少單位出現新裂痕”。種種跡象顯示唐樓群“已經不能住人!特區政府應做最壞打算,不排除有骨牌倒塌的危險!”
馬頭圍道43及45號唐樓共有10幢,其中45J倒塌后,相鄰的45G和45H唐樓(沒有I號)即時被封鎖,不準任何人進入,但其余同結構及同齡的“姐妹唐樓”卻沒有被封,1月31日已有10多戶回家居住,地面的粥店、服裝店及茶餐廳等仍照常經營,但人流稀少。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建造工程系系主任陳子明1月31日親自走入唐樓群“把脈”,發現距離塌樓現場30米的45A和43J唐樓本應緊密相連,墻壁之間理應不露一絲空隙。但頂層部分已經赫然撕裂,出現一道約4至5吋寬、即拳頭大的裂痕,內部的紅色磚頭和石屎結構清楚可見。
其中45A的天臺戶陳先生說,塌樓前未留意有此大裂痕,“專家上我家視察,他指出來我才知道”。陳子明說,雖然不排除該裂痕早已存在,但45號唐樓群其實已經內傷累累,而且多個“病征”已經表面化,“這些唐樓群結構相似,樓高一樣,而且緊密相連,就像書架上一排并列的書本,現在我抽走最左一本,其他書必然會往左邊傾斜,甚至倒下,建筑上叫做‘拉緊式移動’,所以理論上特區政府不能只封鎖兩幢作臨時加固,而忽視其他樓宇”。
記者觀察發現,商戶多年前用油漆在大廈外墻上寫的廣告字句已經明顯向左傾斜,陳子明則說:“45A上寬下窄,明顯向左傾斜,內部單位的地臺也已斜得失去水平。”住戶也指本身已裂痕眾多的大廈內部,在塌樓后又新添了不少新裂痕,“顯示大廈內部結構很可能出現問題”。陳說,他觀察過塌樓現場的瓦礫,“健康的石屎應該是灰色的,但肇事唐樓的石屎卻是粉白色的,明顯質素甚差。”
陳說,有理由相信唐樓群質素極度接近,警告說:“這些唐樓內部差到什么程度,暫難以確定,但屋宇署應該做最壞打算,如果讓居民繼續居住和做生意,不排除有骨牌倒塌的危險!只局部封樓是草率的決定。”他呼吁居民暫時搬走,但住在45A天臺的陳先生無奈稱:“我沒錢,沒地方搬,唯有繼續住下去。”他聲稱沒有收到通知,不知道可以暫住社區中心。
有立法會議員表示,馬頭圍道唐樓群存在了幾十年,可能換了多手業主,“每手都可能改動過唐樓的內部結構,要追究責任的話,就如玩‘層層疊’,前面的人如何亂擺亂搞,舊業主幾乎不可能追究,責任也只會落在最后倒塌的‘玩家’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