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7日電(秦欣)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本月起實施。中國有事業單位120多萬個,在職人員3000多萬人,離退休人員900多萬人,由于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領域皆與民生問題息息相關,所以改革消息一經發布,立即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而關注的焦點也主要集中在以下五點,中新網采訪了有關專家進行了一一解答。
關注焦點一:實行績效工資改革是否必然帶來工資的增長?
對于績效工資改革,社會上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說法,一種是為了漲工資、一種是財政為了甩包袱降工資,改革后事業單位人員的收入將有怎樣的變化?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蘇海南對此的回答是:這次績效工資改革就是要在事業單位建立一種把薪酬分配與公益性服務績效緊密聯系的新的激勵約束機制,規范分配秩序,理順分配關系,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漲工資。至于說為了緩解財政壓力而甩包袱,這種說法是沒根據的,事實也不是這樣,因為實行績效工資,財政是要出錢的。
而在9月9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解讀“績效工資制度”時就曾表示,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不是簡單的漲工資,而是要同事業單位規范津貼補貼相結合,同建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考核機制相結合,是建立一種新的機制和制度;此外,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涉及人員多,單位數量多,非常復雜,是一個系統工程,“實施起來會有一個過程”。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人力資源系主任文躍然、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等專家也表示,績效工資跟以前的“大鍋飯工資”方式相比,更多是工資計算方式的變化,是一種相對規范和相對公平的方式。績效工資改革并不是以漲工資為基本目的的。
點評:
就專家學者所說“不以漲工資為基本目的”,我們也可以得出結論,績效工資改革肯定會讓你的工資收入有所變化。要想上漲,還是和自己工作業績考核掛鉤,事業單位的在職人員們肯定希望在改革的刺激下,工資能夠“被鼓勵”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