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醫療事業單位下月起將實行績效工資 中新社發 唐志順 攝
國務院2日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到2010年實現中國全部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制。這項關乎3000萬事業單位職工切身利益的改革,牽動了無數人的心。
出版社職工的疑問:我們單位參加績效工資改革嗎?
專家:非公益性和專業性的事業單位應延續市場化改革
9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推行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的消息傳來,身在某出版社的王女士心生疑問:我們也算是事業單位,但是基本上已經是企業化管理了,績效工資改革跟我們將來的收入有關系嗎?王女士問了問出版社的會計,會計也是一頭霧水。
記者致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其工作人員表示,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的具體實施細則正在研究制訂中,過一段時間會統一對外發布。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毛壽龍注意到,9月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的四條原則,其中第二條是“以促進提高公益服務水平為導向,建立健全績效考核制度,搞活事業單位內部分配”。據此,毛壽龍分析,績效工資的覆蓋單位首先是提供公益服務的;其次還會包括一些專業性的事業單位,例如科學研究院所;至于出版社等文化單位,應該會繼續朝著市場化的方向改革。
醫生擔心績效工資與公益醫療相矛盾
衛生部長陳竺:醫生收入會增加 同時控制醫藥費用增長
龔明(化名)讀完醫學本科后,被分配到了北方的一家中型醫院。 “我們現在就是基本工資加效益工資。基本工資是由學歷、職稱、工齡、崗位決定的。效益工資嘛……”說到這兒,他有些躲閃。
“你所指的效益工資是不是和處方用藥量有關?”在記者的追問下,龔明笑著默認了。
龔明有著醫生們普遍存有的無奈:財政只給醫院撥一部分款 ,還有很大一部分開銷需要醫院自己解決。醫院也只好動唯一的“顧客”——病人的腦筋。“我們科室上個月就沒完成醫院規定的‘任務’,結果不光獎金泡湯了,基本工資還沒扣了一部分。我忙了一個月,工資卡里只有2000出頭進賬。”
從網上看到關于績效工資改革的消息,龔明心想“興許能要跟這種無奈的日子說再見了”。可欣喜很快就被惶惑代替了:“績效工資到底咋評價?由誰來評價?能保證公平不?”
龔明和幾個從醫的朋友溝通了一下,惶惑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多出來幾條。除了擔心醫生的工作強度和醫術水平沒有辦法具體量化,他們更擔心由于國家財政撥款不足,地方財政收入低的區縣,還得靠醫院自籌經費,那么績效工資就難以實現公益性的導向了。
9月8日,在國新辦就新中國成立60年來衛生事業發展成就舉行的發布會上,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績效工資制度的實施將極大地推進醫改的進程,特別是在基層,對基本藥物制度建立的目標將起到同步、協調的推進作用。“今年30%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要實行基本藥物的零差率銷售。對大型醫療機構而言,如何在堅持公益性的同時發揮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是一個難題。我認為,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在緩解群眾看病就醫壓力的同時,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同時控制醫藥費用的增長。”
陳竺指出,要在醫療機構實行有利于發揮激勵機制的人事考評制度。醫療費用按照次均來計算,次均的門診費、次均的住院費用能夠被控制住,同時醫務人員技術服務的價值又能夠得到充分肯定,他們的收入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通過提升效率,一個醫務人員在將來能夠干現在一個半人甚至于兩個人的工作,他的收入能夠達到現在收入的1.2-1.5倍,這樣既能夠控制費用,又能提高收入。當然這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系統地設計并在改革當中進行探索。”陳竺的表態,或許能給醫務工作者吃顆定心丸。
老員工擔心:拼不過年輕人 越老績效工資越少
專家建議績效工資比例不能超50%
每一次改革可能都意味著利益的重新分配。績效工資改革,又會令誰歡喜令誰憂?人民網網友duyt留言說:“績效工資是對老職工歷史貢獻的否定。很多老職工,幾十年來在事業崗位上默默貢獻,那時候沒有績效工資。現在搞績效工資,他們已經沒有精力去與年輕人競爭績效了,這公平嗎?”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毛壽龍認為,實施績效工資,有利于在事業單位形成激勵機制,有利于提供公共服務的水平,也有利于事業單位年輕職工的收入增長。至于老員工的待遇保證,則需要靠績效工資占總工資的比例來平衡。這個比例最好定在50%以下。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趙忠建議,在全面推行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前,要做好全面、充分的調研,不能單純自上而下的推行,更不能一刀切。在績效考核指標的制定方面,不僅要考慮行業的差異,還要考慮不同層次的差異,譬如小學和中學的教育任務和目標不同,績效考核也應該有所不同。此外,也要考慮地域等方面的差異。(記者 趙艷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