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海洋維護現狀不滿
調查結果顯示,高達90.4%的受調查者表示對中國海洋權益維護的現狀不滿。調查發現,受調查者最為關注南海爭端,“按照50年的期限,在2020年9月前,如果中國不能控制這些島嶼的話,將意味著主動放棄對它們的主權”。
受調查者的擔心并非杞人憂天。國防大學的孟祥青教授就指出,在中國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中,近一半存在著爭議:海域被分割,島礁被侵占,資源被掠奪的情況非常普遍。中國版圖上劃的海上傳統疆界‘九段線’早已名存實亡。8個海洋鄰國均不同程度地對我海洋國土和權益提出了無理要求,這涉及1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
至于維護中國海洋權益的途徑,54.5%的受調查者主張“建立強大的海軍和統一高效的準軍事力量”是維護中國海洋權益的最好方法,26.6%的受調查者認為“國家需要制定明確的海洋戰略”。因此,中國海軍的建設,尤其是航母的建造備受關注。
當然,也有極少數受調查者指出應該“建立強大海軍打垮周邊侵權國家”。對此,楊毅認為,中國維護合法的海洋權益固然需要發展強大的海軍,但提高海權意識、解決領海爭端并不意味著武力對抗,過于強調武力手段,將加劇地區安全困境。也有部分受調查者認為,除了發展海軍,維護海洋權益還需要制定明確的海洋戰略、加強海洋資源開發等綜合手段的運用。
呼喚開放理性的海權觀
中國公民的海權意識已然覺醒,但孕育其走向成熟的環境尚不具備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于冬發自北京如今,誰人不知黃巖島的重要,但又有多少中國人知道黃巖島的準確位置呢?這是本次調查結果提示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問題。中國300多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時而驚濤駭浪,時而暗流潛涌,正遭遇相關國家“溫水煮青蛙”式的蠶食。維護海洋權益固然需要行動,但再也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了,在呼吁國家加強應對的同時,需要轉換的還有公眾的海洋意識。
讓“海洋”走進課堂
“中華世紀壇只鋪了象征960萬平方千米黃色國土的960塊磚,在中小學生的地理教科書里至今找不到我國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可以主張的管轄海域。”中國海監東海總隊高級工程師郁志榮認為,中華民族因為海洋意識淡薄而喪失了許多機遇,為此吃了不少虧。
然而,在近代同樣被西方的堅船利炮叩開了國門的日本卻是另一番樣子。“應該說日本是馬漢海權理論的最大受益者,馬漢在一定意義上改變了我們頗為封閉的島國根性世界觀。日本的未來取決于海洋,這是每一名小學生都會接受到觀念。”來自日本東北大學的佐藤俊彥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日本政府之所以多次頂住國際輿論的壓力執意捕鯨、并在中小學推廣免費午餐鯨肉,也有讓國民時刻不忘海洋“恩澤”的含義。
日本的海洋公益活動更是辦得有聲有色。除各具特色的水族館、海洋館等設施之外,每年7月份的第三個周一是日本法定海洋日,其主旨是感謝海洋的恩惠,祈禱作為海洋國家的日本的繁榮,“我們缺乏土地、沒有資源,只有陽光、空氣和海洋”。國土交通省會和海上保安協會等,還會舉辦向公眾開放海上巡視船等活動,并且讓民眾親身體驗海上監視艇、警備艇。
對此,佐藤指出,一百年來日本政府其實一直在竭力追求海洋國家的身份,“這些禮儀化的活動是強化國民海權意識的最佳通道”。
有分析指出,沒有對海洋熱愛就不會有維護海洋權益的意識和戰略。讓人欣慰的是,位于山東青島的中國唯一綜合性海軍博物館準備年內開工擴建,該館將成為促進海洋文化海軍建設與學術研究、普及海軍知識和加強國防教育于一體的重要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