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新一屆大學生就要步入大學校門了。按照年齡推算,今年的大一新生,大多出生于1989年下半年和1990年上半年,這也意味著,高校即將迎來首批“90后”大學生。與備受關注和爭議的“80后”相比,“90后”大學生背負了人們更多的質疑與期待。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為他們帶來了什么 ?他們的行囊中會裝備些什么?他們對未來的生活、對自己今后的發展,又有著怎樣不同于往代人的想法與規劃?近日,記者走近椰城數十位準大學生,發現“個性張揚”、“新鮮時尚”是他們大學生活的主旋律。
金榜題名
紅包禮品的背后也有負擔
家住海口海甸島一西路的小文今年高考成績不錯,北京一所重點大學的通知書也已經“花落”他手,“奶奶給了1000元,姥姥給了500元,爸媽已經答應給我買一臺筆記本電腦,舅舅獎勵我一部手機。”如今,小文仍然沉浸在“大學生”給他帶來的幸福中。據介紹,從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開始,他就接到了不少親朋好友送來的紅包。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高考后,小文的不少同學都收到了長輩、親朋送來的紅包,少則幾百元、多則上千元。此外,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腕表、運動裝等實用禮品也讓準大學生們“收禮收到手軟”。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準大學生都對紅包和禮品“感冒”。小許今年考得不錯,但她還沒來得及享受假期,就遭遇了煩惱:幾乎每天都有親戚朋友請她吃飯,送她紅包,這使她感覺壓力很大。“親戚朋友的盛情,我很感謝,可這也給我帶來許多負擔。本來,我計劃在暑期學學英語、找一份社會實踐工作,可現在這些計劃都沒辦法實現了。”小許無奈地說。
準備行囊
新生流行帶“四大件”報到
電腦、手機、數碼相機、MP3(MP4),這“四大件”是近幾年準大學生崇尚的流行裝備,而“90后”在“四大件”的選擇上,更加個性化,也更實用化。
8月12日上午,在海秀東路一家電子商城,一位正在挑選電腦的女同學坦言,她買筆記本電腦主要是用來上網、查資料、寫論文,因此電腦不需要很專業也不需要很高檔,價位在5000元左右就可以了。至于數碼相機,因為不是必需品,她決定暫時不買。這家電子商城客戶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七八月份很多準大學生都在挑選電腦,其中60%以上的人購買的是筆記本電腦,而那些外觀獨特漂亮、個性鮮明的電腦最受歡迎。此外,有些準大學生對電腦的配置也有獨特要求。比如,設計專業的學生會選擇配置比較高、性能比較好的電腦;喜歡打游戲、喜歡聽音樂的學生,會選擇內存比較大、功能比較全的電腦。
此外,各電子商城的音樂播放器也賣得很火。“尤其是MP4。”國貿一家電子商城數碼電子產品商鋪的老板溫先生說,如今最便宜的MP4只有250元左右,稍微貴一點的也就六七百元,相對于幾年前,MP4已經算不上是奢侈品了。而至于手機和數碼相機,對于很多準大學生來說,也已經是很平常的裝備了。
自我定位
更關注“我”扮演什么角色
相對于“80后”對大學生活的集體迷茫和在挫折中探索,“90后”對大學生活的認識更加現實,對自身的需求也有了更為清醒的認識。近日,記者對椰城十幾名“90后”準大學生進行了走訪調查,發現八成以上的學生對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有“明確”或“比較明確”的定位。
“我們好多同學暑假都有安排,比如考駕照、學外語、還有不少同學像我一樣在打工。”畢業于海口某中學的小馨,高考過后就開始在龍華路一家大型商場外場的服裝賣場做營業員,“我打工并不是因為缺錢,只是想通過這種方式接觸社會,看看自己究竟能否適應社會,也想借此鍛煉自己的能力。而且,我想在暑假后期出去旅游,多到一些地方走走看看,可我已經長這么大了,總不能還向家里伸手要錢吧?”小馨說,她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盡快“獨立”起來,適應社會。
“我們這代大學生,很多人都更關注‘我’能在社會中扮演什么角色,能做一些什么事情。我們喜歡接觸新奇的東西,平時我們看法很多,想法也特別,可能會顯得比較幼稚,但這些想法可以逐步完善,這總比什么都不想要強吧。”一位“90后”準大學生晶晶告訴記者。
著眼未來
九成人對大學生活目標明確
“暑假期間,我一直在做義務家教。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學弟學妹提高成績。”畢業于海口一中的小毅說,本來,他特別希望像大學生一樣在暑假從事一些公益實踐活動,比如當志愿者,但在沒有找到“組織”的情況下,他只能先通過義務家教發揮自己的“光和熱”了。小毅表示,以后上大學后,除了公益活動外,他和周圍的很多同齡人會很好的關注環保事業,在意自己身邊的環境,在意自己為這個環境做了什么。所以在交談中,小毅一直都在向記者打聽海口有哪些環保組織或者志愿者組織他們可以參加進去,并向記者表示他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都有一定的規劃,設立了奮斗目標。
“在大學里,我想多參加一些學生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現在找工作把經驗和能力看得比學歷更重。”“我想學數學,將來在這個領域做科研工作。”“我肯定是要出國的,通過高中階段的學訪,我覺得國外的教育更適合我。但我希望在國內讀完本科后再出去,這樣基礎會更好些。”這些堅定的年輕的聲音是記者在采訪中聽到的。記者在調查走訪中發現,九成以上的學生對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有“明確”或“比較明確”的目標。
面對并不輕松的“就業壓力”,十幾名接受采訪的“90后”準大學生中,80%以上都認識到了大學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但其中半數以上的學生表示,“就業形勢的嚴峻與否”與“個人能力和是否適應社會要求”有直接聯系。采訪中,很多學生都認為:“考上大學,只是‘萬里長征’走出的第一步。現在的社會發展很快,給每個人都提供了成功的機會,就看你是否有能力把握。”
專家觀點
“90后”進大學心態放平和
海南大學心理健康咨詢室的心理學馬教授表示,根據多年從事大學生心理輔導和心理成長研究的經驗,她認為,“90后”大學生與以往的大學生相比,差異不大,只不過他們“更講道理,很有民主性”。馬教授提醒到:“‘90后’大學生的適應性問題可能仍是困擾他們大學生活的一個重要問題,這種適應,既包括對生活的適應,也包括對競爭的適應和對社會的適應。”從近年來大學生的整體思想狀況來看,一方面,他們意識到了自己適應性不足,也一直在努力地改變現狀;但另一方面,他們努力的效果卻并不明顯。因此,“90后”邁入大學后,可能還會出現思想相對脆弱等不適應狀況。
邁入大學校園后,“90后”即將面對新的人際環境、新的學習環境,有些人可能會因此產生緊張情緒。對此,馬教授建議,即將進入大學的“90后”準大學生,可以在暑假期間通過網絡、書籍、校友等了解一下大學的基本情況,盡量放松心情,以平和的心態迎接嶄新的生活。(商旅報 作者:李曉梅、毛志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