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3億多元擴建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將于12月13日正式竣工開放。紀念館擴建工程將新老展館融為一體,建筑面積擴大為2.5萬平方米,展示的文物從100多件增加為3000多件。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南京大屠殺紀念新館
南京大屠殺紀念新館懸掛的鐘
江蘇省、南京市社會各界將在此舉行悼念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70周年紀念儀式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竣工儀式
南京晨報12月13日報道 今日,投資3億多元擴建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竣工開放,引起世人關注。紀念館內大部分文物是首次與公眾見面,其中包括3500余幅照片、3300余件文物、13處場景復原……再現了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占南京后,制造屠城30萬人的南京大屠殺慘案。
70年前發生在南京的那一切,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慘痛的一頁,是不該忘記的記憶……尾廳是一個留給觀眾思考的空間——每隔12秒,一顆水珠從高空落下,側面墻上貼有遇難者遺像的燈閃亮而后熄滅,象征著一個生命的消亡。設計的史學基礎是,當年大屠殺的6個星期中有30多萬同胞遇難,如果以秒來計算,每隔12秒就有一個生命消逝。
新館結構嚴整 突出三大亮點
12月12日下午,南京城飄著小雨,新擴展的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將于明日開館,這座由華南理工大學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的新展館,整體形狀猶如一艘“和平之舟”,東部拔地而起的高大船頭是陳列展廳,周邊莊嚴肅穆的廣場可容納萬人集會;中部是原館的遺址悼念區,西部大片開闊區域是樹木蔥蘢的和平公園。何鏡堂院士在向記者介紹當初的設計思路時表示,南京大屠殺是一個震驚全人類的重大事件,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再現當時的真相,牢記歷史,面向未來是整個場館的主題。
據何院士介紹,新館主要有幾大亮點:第一,新館比較長,有700多米,總計有2萬多平,但是這2萬多平的面積并不是靠某一項內容呆板的堆積起來的。新館分為三大部分,就像一篇優美的文章,很好的通過展開、高潮、尾聲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更具特色的是,這三個部分是依據新館所處的地形而建成,整體呈起伏狀,給人一種完整而凝重的氣勢。
第二,新館改變了原來舊館圍繞“萬人坑”作為主題的做法,“萬人坑”在新館的整體當中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最后,踏入新館的人都可以看到,館前的大廣場上,用碎小的石塊建成了廣場地面,人走上去沙沙作響,這讓人們聯想到1937年的冬天,逃難的人們踩在厚厚的積雪上發出的聲響。而且,新館刻意的不做太多的綠化工作,以枯木枯石為主要材料,墻面也以灰色為主題,試圖以沒有生氣的材料營造成一種沒有生氣的氣氛,讓人一進入新館,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哀思和共鳴。
當記者問到,何院士作為著名的設計大師,所設計的作品無數,這次新館的建成在他所設計的場館當中占有怎樣的地位時,何院士感慨的說,這是一個團隊努力的結果,自己在作為總設計師,為了新館建設,前后來南京幾十次,為了建設好這個紀念館,費了很大的心血。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自己希望這個展覽館能給人們這樣一個場所去悼念在那場慘劇中死難的30萬同胞,從設計上來說,自己并不希望讓人們一眼就看到建筑,而是看到一個場所,一個可供他們悼念的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