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記者提問 攝影:中國網胡迪
2007年9月6日,國新辦就北京殘奧會籌備工作和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等方面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中國殘聯理事長湯小泉,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蔣效愚和北京奧組委殘奧會部部長張秋平介紹了相關情況,并答記者問,中國網進行現場直播。
在回答中國日報記者提出的舉辦北京殘奧會將為殘疾人事業留下什么遺產的問題時,湯小泉說,北京奧組委提出的目標是“兩個奧運同時籌辦、同樣精彩”,殘奧會的籌辦將為殘疾人事業留下豐富的遺產:一是大大提升了北京的無障礙環境和水平。在殘奧會籌備過程中北京奧組委和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視無障礙環境的建設。北京的殘奧會的比賽場館共有18個,殘奧會的比賽項目20個,除了香港和青島以外,18個項目在北京舉行。場館建設上要參照國際標準,達到國家標準,所以北京奧組委專門成立了無障礙建設的專家小組,逐個項目進行檢查,并提出建議不斷完善。
湯小泉說,劉淇主席還專門檢查了首都機場的無障礙設施。北京的競賽場館和非競賽場館都達到了無障礙的國家要求,有些場館已經達到了IPC的標準。北京市規劃局專門成立了無障礙建設的班子,據了解北京建設了781條、1300公里的盲道,修了坡化路口2100多處,北京還準備了無障礙交通車275輛,逐步投入運行。同時在北京火車站和西客站及55個地鐵口都解決了無障礙問題。北京市政府投資了700多萬元為1500多萬名重癥的殘疾人進行了家庭無障礙改造。特別可喜的是94年“遠南運動會”的時候,運動員登長城要當好漢的愿望是是靠解放軍抬上去的。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北京市政府專門有一名副市長在長城腳下召開了專門會議,主持研究這次殘奧會殘疾人登長城的問題。
湯小泉說,下一步北京奧組委將通過測試賽專項測試和模擬測試,對所有的殘奧會競賽場館、非競賽場館進行實化和細化的無障礙環境落實工作。同時北京將就無障礙環境進行科學管理,提高它的管理水平,系統性和科學性,進一步開展實實在在的推進工作。北京市政府決定每個季度第一個月的16號為無障礙的推動日。08年北京市將奉獻給殘疾人運動員的將是一個基本無障礙的城市,這是我們認為留下的豐厚遺產之一。
湯小泉說,第二個遺產北京的人文環境建設過程將改變對殘疾人的看法。扶殘助殘的氛圍將通過對殘奧會的籌備和舉辦得到極大的升華。現在北京通過殘奧的宣傳、通過一系列培訓活動,比如現在北京要選拔10萬名奧運志愿者,其中三萬名殘奧志愿者,培訓教材中不管是奧運會的志愿者,還是殘奧會的志愿者,都要進行走近殘疾人事業、走進殘奧會的培訓。將有很多的青年學生志愿者了解殘疾人,關愛殘疾人。北京100萬窗口行業的培訓工作的開展,也將增進市民對殘疾人、殘疾人事業的了解。通過北京市奧組委的新聞宣傳部、文化活動部通過一系列新聞宣傳活動殘疾人、殘疾人體育和殘疾人事業。現在社會上對殘疾人的歧視、偏見越來越少,對殘疾人的尊重和理解越來越多,人們確實認為殘疾人有自身的價值,能為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只要給他一個機會,給他一定的補償條件,他們同樣是我們社會的建設者。
湯小泉說,第三,是推動了殘疾人事業的快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