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不準“由來已久”
“中國跟IEA之間由于數據不準而導致的矛盾由來已久。”一位知情人士稱,前幾年,國際能源署與中國政府有關部門也結下過“梁子”。
近年來,每次IEA帶著其新鮮出爐的能源報告來到中國,幾乎都無法得到中國的能源主管部門的多少“待見”。
2007年,當剛剛上任的IEA總干事田中伸男帶著其旗艦刊物《世界能源展望2007》來到中國時,在發布會現場,原國家能源辦副司長王思強便從“眼光、數據和研究方法”三個方面對那份以中國作為主要研究國度的報告提出了質疑。
2009年,國際能源署對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經濟數據表示懷疑:中國2009年一季度實際GDP數據與石油需求下降的情況不符,與異常疲軟的電力需求也不吻合。此舉當然招致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斷然否定”。
不過,國際能源署也一再抱怨,中國提供的數據不足或不清,并指出“中國能源需求和其國內生產總值(GDP)不匹配”。
中國官方則表示,國際能源署對中國能源行業情況沒有充分了解,低估了節約能源措施的效果,中國也增加了對風能、太陽能、水電或核電等再生資源的使用。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比羅爾也承認,如果中國政府不在建設太陽能和風力產業方面取得進步,幫助緩解中國經濟中的能源緊張問題,中國對能源的需求會更高。
去年,IEA在北京發布其首份中英文報告《中國潔凈煤戰略》時,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長方君實也在發布會現場公開對該報告提出了“商榷”。
前不久,IEA帶到中國來的是其旗下三大旗艦刊物之一的《能源科技展望2010》(下稱《科技展望》)。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司長周喜安在客氣地感謝了IEA的努力后,率先“發難”,他認為,IEA的報告在具體數據上還不夠全面,特別是對中方這些年所做的大量工作描述得不夠全面。
國家能源局原巡視員白榮春認為,“《科技展望》中涉及中國的部分,有很多不妥的地方,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白榮春以近乎直白的反對,向IEA《科技展望》中的一些重要判斷提出了挑戰。
按照《科技展望》的藍圖情景,中國將在10年后的2020年迎來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對此,白榮春表示,中國斷難做到。因為中國的能源專家最樂觀的預測是,中國將在2030年達到這個峰值,這比IEA的情景預測要晚了整整10年。
此外,白榮春對《科技展望》中提到的中國到2050年將在現有煤炭消耗基礎上下降36%的判斷也不以為然,認為完全脫離中國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