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快文化強省建設步伐
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提升文化軟實力,為中原崛起提供強大思想文化保障。
(一)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加強文藝精品創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加快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建成400個鄉鎮文化站、5200個農家書屋和1840個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成58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1.96萬個村級服務點。建成省廣播電視發射塔。抓好市縣兩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建設。繼續做好舞臺藝術送農民、農村電影公益放映等工作。強化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加強重點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推進嵩山歷史建筑群等申遺工作。
(二)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把文化、旅游產業作為擴大消費、調整結構的重要內容,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抓好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建設,實施一批文化產業重大項目。完成省轄市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和雙向改造,支持發展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網絡廣播影視、數字多媒體廣播、手機報等新興文化業態。建設國家動漫產業發展河南基地,推進中國鄭州信息創意產業園建設。加快旅游產業發展。推動景區資源整合,深入推進與知名旅游企業戰略合作,促進旅游業轉型升級。著力打造少林寺、龍門石窟、安陽殷墟、開封宋文化、云臺山、紅旗渠、堯山、雞公山等旅游精品景區。完善旅游基礎設施體系,加快省旅游服務中心建設,提升旅游服務水平。
(三)強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全面啟動國有文藝院團轉企改制,完成省直院團、市級和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市的市縣兩級國有院團轉企改制任務。加快推進經營性報紙、期刊、出版單位轉企改制。全面推進電臺、電視臺制播分離。完成縣級以上國有電影發行、放映單位轉企改制任務。推動大型文化企業并購重組、上市融資。鼓勵組建綜合性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完成市縣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任務。
(四)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活動,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大力推進志愿者服務工作。深入開展“掃黃打非”。推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不斷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維護和提升河南形象。
七、深入推進改革開放
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推動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一)強力推動改革創新。實施“重點改革行動計劃”,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成省直機關所屬企業脫鉤改制掃尾任務。全面啟動市屬企業脫鉤改制。加快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擴大外部董事制度試點。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全面清理融資、土地使用等公共服務方面的歧視性法規政策,促進公平競爭。在教育、衛生、文化等10個領域集中推出一批項目,面向民間資本公開招標。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實現醫療救助與新農合、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同步結算。在部分省轄市分別開展醫療保險市級統籌試點、異地就醫結算機制試點、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擴大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覆蓋面,構建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大力支持社會資本興辦醫療衛生機構,在服務準入、醫保定點等方面一視同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規范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完善省直管縣財政管理方式。試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全面編制政府性基金預算。落實國家資源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等改革政策。同時,完成市縣政府機構改革。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崗位管理制度改革。開展公益性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改革試點。穩步推進省直管縣試點。積極推進政府投資、資源價格、地質勘查等領域的改革。
(二)搶抓機遇擴大開放。把招商引資作為事關全局的戰略性任務,加快實施“對外開放行動計劃”。持續開展大招商活動。突出招商重點,改進招商方式,注重招商質量和實效,加強簽約項目的跟蹤落實,力爭利用外資和省外資金取得較大突破。辦好第六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河南-東盟投資貿易洽談會等重大招商活動,引導外資投向高端制造、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圍繞鄭州國際物流中心、鄭汴新區等重大題材開展專題招商,發揮產業集聚區競爭優勢,吸引上下游配套企業鏈式轉移。進一步加強與央企合作,爭取新簽約一批戰略合作協議。積極開拓國際市場。落實和完善鼓勵出口的各項政策,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和貿易融資規模。支持傳統優勢產品、自有品牌產品、自主技術及標準出口和服務外包。培育一批進出口超億美元的骨干企業和拳頭產品,打造一批特色明顯、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出口基地。擴大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和國內緊缺物資進口。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開發能源資源,開拓當地市場。不斷優化開放環境。依托產業集聚區,建設一批承接產業轉移的示范園區。推行外來投資項目無償代理制,建立健全服務平臺。加快鄭州、洛陽機場航空口岸和鄭州東站貨運口岸建設,推行“一站式”通關,提高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
八、積極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籌措資金600億元以上,實施好“十項民生工程”,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一)切實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把就業作為民生之首,堅持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實施“就業促進行動計劃”。發揮政府投資和重大項目帶動就業的作用,提高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產業、民營經濟和服務業吸納就業的能力。去年到期的“五緩四減三補貼”就業扶持政策延長一年。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舉辦“萬企千場”大學生就業專場招聘會。做好復轉軍人就業安置工作。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做好“零就業家庭”、“4050”人員等就業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改善農民工就業服務,強化技能培訓,新增轉移就業農村勞動力100萬人。深入開展全民創業活動,力爭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40萬人。
(二)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企業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覆蓋面,完善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基本解決各類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醫療保障問題,基本實現工傷保險市級統籌。制定完善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繼續抓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按去年人均基本養老金的10%左右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將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繼續做好優撫保障工作,加大對低收入群眾的幫扶救助力度。大力發展殘疾人事業、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落實被征地農民補償機制和社會保障制度,切實解決好失地農民的生活保障問題。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大投入,加強廉租房及經濟適用房建設與管理,著力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以鐵路和工礦企業相對集中的城市為重點,加快工礦、城市棚戶區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