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珊瑚礁生態監控區 珊瑚礁生態系統處于亞健康狀態。2008年西沙群島的永興島、石島、西沙洲、趙述島、北島等5個主要珊瑚礁分布區域的監測結果顯示,5個區域活珊瑚的平均蓋度僅為16.8%,6個月內的平均死亡率為2.1%,1~2年內的近期死亡率達到27.5%。2007年以來珊瑚礁退化非常嚴重,上述5個區域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退化最嚴重的區域是西沙洲、北島和趙述島,活珊瑚的蓋度僅為1.8%、2.3%和2.5%。2005年以來珊瑚礁分布區水質優良。
導致珊瑚礁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為破壞、敵害生物數量增加和珊瑚礁病害。珊瑚礁監測區仍有新近炸魚痕跡,炸魚、毒魚等破壞性捕魚方式仍然存在,對珊瑚礁產生了直接的破壞;2006年以來珊瑚礁敵害生物長棘海星(Acanthaster planci)數量劇增也是珊瑚礁遭受嚴重破壞的主要原因之一;發黑是西沙珊瑚礁的主要常見病害現象,2005年以來造礁珊瑚發病率平均為1.19%,發病珊瑚種類主要是葉狀薔薇珊瑚(Montipora foliosa)。
國家海洋局開展海洋生物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監測工作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國發[2007]17號)精神,國家海洋局組織開展了海洋生物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監測工作。選擇對氣候變化較敏感的珊瑚礁、紅樹林、濱海濕地、底棲海藻、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開展監測,以掌握氣候變化對海洋生態系統和海洋生物的影響,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提高海洋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