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企改制重組加快,非公經濟快速發展
國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截止2006年底,遼寧省85%以上的國有大型工業企業實現了股份制改造,國有中小工業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吉林省列入攻堅計劃的816戶國有工業企業改制全面完成,目前正著手解決改制后企業的后續有關問題,以及推進商業、建筑業等行業國有企業改革改制工作;黑龍江省完成改制企業 3302戶,占應改制企業的96%,國有企業改制工作基本完成。
企業聯合重組步伐加快。鞍鋼與本鋼聯合重組為鞍本鋼鐵集團,大連造船和新船兩大船舶生產廠合并成立大連船舶重工集團,大重和大起合并為大重·大起集團,沈重和沈礦重組為北方重工集團,沈陽鼓風機、水泵、壓縮機廠合并為沈鼓集團,中鋁集團收購了撫順鋁業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重組了遼寧華錦化工集團,中鋼集團公司重組了原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中煤能源集團公司接收了哈爾濱氣化廠、哈爾濱煤炭工業公司等單位的資產,沈陽機床、大連機床分別成功收購了德國希斯公司、美國英格索爾集團機床公司,一批大型企業集團公司正在積極推進由大向強的轉變。
非公經濟快速發展。2006年,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比2002年下降11.5個、15.0和個2.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東北三省非公經濟快速發展。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非公有制經濟分別完成增加值4800億、1570億和2340億元,同比增長17.0%、25.5%和20.1%,占全省GDP的比重達51.8%、37.0%和37.6%。而且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企改革改組改造,加快了老工業企業的結構調整。如山東晨鳴紙業收購了吉紙股份重新啟動了生產,浙江逸盛公司在大連建設50萬噸QTA項目,特變電工與沈變實現了戰略重組。還有一大批中小型民營企業參與了國企股份制改造。
(八)工業調整改造升級,自主創新能力增強
實施振興戰略以來,東北三省一大批振興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重大項目順利實施,鞍鋼、一重、哈電、沈鼓、沈陽和大連機床等國有重點老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生產制造能力和產品質量有了顯著提高。2004年國家安排了297個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項目,總投資達1089億元;2005年安排了234個項目,總投資602億元;2006年安排了29個項目,總投資144億元。
通過實施機床高速加工中心、重大裝備精密軸承、特大型變壓器、汽車發動機和轎車,以及大型鑄鍛件等一大批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項目,一批國有重點企業的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型鑄鍛件、核電設備、百萬噸級"乙烯三機"、大型船用曲軸等一批國產化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自主研發的汽車發動機、新款轎車開始批量進入國際市場,中華轎車一次簽署出口歐洲15萬輛合同,中國汽車的質量和制造技術水平逐步得到發達國家的認可。
(九)裝備制造業發展迅速,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成效顯著
振興老工業基地戰略實施以來,東北地區的裝備制造業正在重振雄風。初步統計,2006年東北三省裝備制造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0%以上,超過全國4個百分點,利潤增速也遠高于同期全國裝備制造業利潤和東北三省工業的利潤增速。遼寧省2006年裝備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984億元,增長24.8%,首次超過石化產業成為該省第一支柱產業,全省新增工業利潤的55%來自于裝備制造業。以沈陽鐵西等為代表的裝備制造業積聚效應明顯顯現。
以一重、哈電、齊一、齊二、長客、大船重工、大連機床、大連重工·起重、沈陽機床、沈鼓、沈飛等為代表的骨干裝備制造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加大對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集成創新和的支持力度,在大型水電機組、先進火電機組、重型燃機、超高壓及特高壓輸變電裝備、電站空冷系統、兆瓦級風電機組、冶金成套裝備、石化成套裝備、大型加氫反應器、大型鑄鍛件、VLCC等高檔船舶、干線及城市軌道交通、重型數控機床等重大技術裝備領域取得了大批自主化成果,突破了很多瓶頸制約,重點產品大幅拓展了市場空間,有力地支持了國內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