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民建造“告別田賦鼎”“告別田賦紀念碑”,到負擔卡內容的變遷……國家對農民實現了由“取”向“予”的轉折
986年以后,中央審時度勢,先后就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繁榮小城鎮經濟、深化以保護農民利益為導向的糧棉等大宗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實施糧食最低保護價收購等,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歷次黨代會和全國兩會上,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得到再三強調。
隨著一次次農村改革的能量釋放和城市經濟的迅猛發展,黨中央清醒地看到:進入新世紀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發展還存在著許多矛盾和問題,突出的是農民增收困難,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多年增長緩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斷擴大。由于農民負擔沉重,部分農區干群矛盾突出。
2004年2月8日,新世紀的第一個關于“三農”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公布,歷史性地實施“兩減免(減免農業稅和農林特產稅)、三補貼(糧食直接補貼、良種推廣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著眼于減負增收,自此,一號文件重新鎖定“三農”問題。
農村改革探索實現對農民由“取”向“予”的重大轉折。太行山腳下的河北靈壽縣青廉村農民王三妮,自費16萬元,先后鑄過兩個鼎--“告別田賦鼎”、“恩惠鼎”,則是以“多予、少取、放活”為特征的新時期農村改革的生動注腳。
“告別田賦鼎”鑄于2006年、正式免征農業稅的當年。銘文仿佛是一段厚重的歷史:“田賦始于春秋時代……1979年鄧小平搞改革開放,施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使億萬農民富裕起來。乾坤轉天地變。從2006年1月1日起依法徹底告別延續了兩千六百多年的田賦。億萬農民歌唱社會主義好,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我是農民的兒子,祖上幾代耕織輩輩納稅。今朝告別了田賦,我要代表農民鑄鼎刻銘,告知后人,萬代歌頌永世不忘?!?/p>
說起鑄鼎的緣由,王三妮老漢感嘆:“我家7口人、14畝地,以前每年要交農業稅費532元,種田不掙錢。從2004年開始減免,到2006年免征農業稅,種地不但不交錢,政府還給補216元。人要講報答。我是農民,鑄鼎表達感激!”
故事并沒有結束。今年王三妮再鑄“恩惠鼎”。十條銘文歷數免除農業稅、各類農業補貼、糧食最低保護價收購、農村合作醫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農民子女上學免費、農民工免費培訓技術等惠農政策。銘文的結論質樸而深刻:“惠農政策給我家7口人帶來收益共5000余元,深感黨和政府對農民的恩惠……”
無獨有偶。2007年3月,四川省南部縣保城鄉宋家坪村500余名農民豎立起“告別田賦紀念碑”,碑文記錄著“……二零零六,農稅全免,五百人口,四百畝田,減稅七萬,實惠八方?!?/p>
沉甸甸的銅鼎和石碑,承載著同樣沉甸甸的情感,透露出一段時期里農業和農村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更凸顯著新時期農村改革五個“一號文件”的分量。
2004年至2008年的5個“一號文件”,核心思想是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通過免除農業稅,財政直接補貼農民等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措施,使農民休養生息,重點強調給農民平等權利,給農村優先地位,給農業更多反哺。2006年開始正式全面免征農業稅一項,農民當年減負500多億元,2008年中央財政安排“三農”投入5625億元,創歷史新高。
湖北省監利縣新溝鎮交通村八組農民朱建華收藏的14年農民負擔卡,前后對比,折射出“索取”與“給予”之間的巨大差異。上世紀90年代末,監利縣因農民負擔重聞名全國。翻開朱家4.9畝責任田的票據本,不難看出當年狀況:1998年,總負擔1277元;2000年,實繳負擔1514元。
朱建華的收藏慢慢發生了變化:2005年免除農業稅,只交291元;2006年總負擔302元,扣除國家發的各類補貼,實際上繳144元。 票據中的“三提五統”“共同生產費”已成為歷史,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等越來越多的新詞兒進入了朱家的賬單。
去年朱建華一口氣承包了15畝荒田。他說:“稅改前,負擔重,很多農民棄田不種?,F在取消了農業稅,種田有補貼,大家搶田種?!?/p>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公布,這個“一號文件”標志著國家明確把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轉到農村,2007年的“一號文件”再度強調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是俺農民兄弟追求的目標!”河南濮陽縣西辛莊村李連成說。西辛莊村人均年收入超過1萬元,是名副其實的富裕村、文明村和社會主義新農村,李連成總結了這幾年村里的“幾多幾少”--
哪些“多”了?家家戶戶的收入多了,敬老愛幼好事多了,新村建設謀事多了,園區投資辦廠多了,農村基礎設施多了……
哪些“少”了?村里的土路少了,沒有學歷的農民少了,工廠耗能少了,老百姓的牢騷少了……
有了一流的教學樓,村里的學生不用出村上學了;村里有了診所、賓館、超市……
新時期五個“一號文件”,破解著“三農”難題。農民人均收入進入較快增長期,增幅由2002年的4.8%提高到2007年的9.5%,為1985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