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國家統計局共同研究提出的農村全面小康18項評價指標,有關部門近兩年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2005年全國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到28.2%,比上年提高6.6個百分點,是2000年以來提高速度最決的一年。從各地區情況看,2005年,農村全面小康建設在東、中、西三大地區都有很大進展,但地區差距十分明顯。其中,西部全面農村小康實現程度首次出現正值。
第一,從實現程度上看,中西部地區明顯低于東部地區。2005年,東部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到47.6%,已完成近1/2的進程,其中有7個省市的實現程度已超過50%;中部實現程度為24.6%,大約完成了1/4的進程;西部實現程度首次出現正值,為1.3%,標志著西部地區已經補完了2000年以前小康建設沒有完成的舊賬,開始步入全面小康建設階段。總體看,2005年中部地區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比東部低23個百分點,西部地區比東部低46.3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的實現程度分別只相當于東部的51.7%和2.7%。
第二,從推進速度上看,中西部地區明顯慢于東部地區。 2005年,東、中、西部地區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分別比上年提升7.1、6.3和6.4個百分點。相比而言,中、西部地區的提升速度分別比東部地區慢 0.8和0.7個百分點。由于推進速度慢,中西部地區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與東部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其中中部地區與東部的差距,2004年拉大0.8個百分點,西部地區與東部的差距拉大0.7個百分點。西部與中部地區相比,差距縮小了0.1個百分點。動態地看,中西部地區與東部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的差距呈不斷擴大的態勢。如2005年中西部地區與東部的差距比2004年擴大的百分點分別增加到0.8和0.7個百分點,差距拉大的幅度分別增加了100%和130%。總體看,西部地區農村全面小康建設進程比東部至少落后10年,中部地區比東部落后5 年左右。
第三,從指標結構上看,中西部地區在經濟發展、農村人口素質和農民生活質量方面與東部地區的差距較大。經濟發展方面,中、西部地區的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分別只有10.3%和-9.3%,與東部地區的差距分別為39.4和59個百分點,分別高于整體實現程度差距幅度16.4和12.7個百分點,發展水平差距在8年以上;人口素質方面,中、西部地區的實現程度分別只有17.9%和-49%,與東部地區的差距分別為13.4和80.3個百分點,西部與東部的差距高于整體實現程度差距幅度34個百分點,發展水平相差15年以上;生活質量方面,中、西部地區的實現程度分別為31.6%和13.8%,與東部地區的差距分別為28.5和46.3個百分點,中部與東部的差距高于整體實現程度差距幅5.5個百分點,發展水平差距在5年以上。(來源:《小康》雜志 文/鄭新立 作者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根據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國家統計局共同研究提出的農村全面小康18項評價指標,有關部門近兩年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2005年全國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到28.2%,比上年提高6.6個百分點,是2000年以來提高速度最決的一年。從各地區情況看,2005年,農村全面小康建設在東、中、西三大地區都有很大進展,但地區差距十分明顯。其中,西部農村全面小康進程比東部至少落后10年。
一是農民收入增長慢,且進一步增收的難度加大。這是農村全面小康建設面臨的最大難點。根據測算結果,到2005年底,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只有17.5%,比農村全面小康總體實現程度低10.7個百分點,在全部18項指標中處于倒數第三的位置,年平均只有3.5個百分點。按照這樣的平均速度,到2020年農民人均收入全面小康目標只能實現70%。按目前已經實現的程度,農民收入要實現全面小康目標,還有82.5%的路程要走,每年提升幅度需達到5.5個百分點,絕對增加額要達到人均200元左右,按現價計算需達到250元以上,難度相當大。近兩年農民收入增速較快,但持續穩定增長的基礎還很不穩固。2005年農民收入增速就比2004年回落0.6個百分點,今年第一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速又比去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上半年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6個百分點。從長期看,農民增收仍然面臨著經營規模狹小、剩余勞動力過多、農產品價格下跌、農資價格上揚、外出務工渠道不暢等制約,促進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二是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突出表現在農村教育和社會保障薄弱等方面。 2005年,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7年,僅相當于初中二年級水平,與2004年相比沒有新的進展,全面小康實現程度明顯低于在時間上已過去 1/4 的25%的時序進度水平。農村教育發展滯后,對全面小康目標的實現構成了很大制約。農村養老覆蓋率只有8.2%,與全面小康目標相差50多個百分點,全面小康實現程度滯后于時序進度水平14個百分點,即實際進度還不及時序進度的1/2。按照這樣的發展速度,到 2020年實現養老保險全面小康目標難度非常大。
三是農村資源環境壓力加重,集中表現在耕地保護難度加大、農村環境污染趨重等方面。 2005年全國耕地面積減少幅度比上年下降,但仍然達到 543萬畝,減少幅度為 0.3%, 耕地減少影響農村全面小康總體實現程度達1.5個百分點。目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階段,基礎設施建設占用耕地不可避免,保證常用耕地面積不再減少的難度相當大。如何有效保護耕地,是農村全面小康建設面臨的一個重要難點。另一方面,近年來農村環境污染呈加重趨勢,在農村地區的工業企業尤其是規模不大的個體私營企業,大都不能達標排放,生產過程所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等污染物,直接排入周邊生態系統,對農村環境造成大量污染。
四是區域差距拉大,主要表現在西部地區發展水平低、推進速度慢。 2005 年全國4個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負值的省區全都分布在西部。實現程度為負值,意味著這些省區目前還沒有達到2000年的小康目標。總體看,西部地區在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人口素質方面的欠賬較多,農村人口素質類指標的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49%,農村經濟發展類指標的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9.3%,與全面小康目標的差距相當大。這表明,農村全面小康建設最大的難點在西部,最艱巨的任務在西部。因此可見,推進農村全面小康建設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來源:《小康》雜志 文/鄭新立 作者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根據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國家統計局共同研究提出的農村全面小康18項評價指標,有關部門近兩年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2005年全國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到28.2%,比上年提高6.6個百分點,是2000年以來提高速度最決的一年。
從全國情況看,2005 年全國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到28.2% ,比上年提高6.6個百分點,是2000年以來提高速度最決的一年。2001~2005年5年,平均農村全面小康建設進程每年推進5.64 個百分點。從6大類指標看,2005年的進展都很明顯:
(1)經濟發展方面,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20.8%,比上2004年提升8.7個百分點。其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17.5%;第一產業勞動力比重為45% ,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33.3% ;農村小城鎮人口比重為20.1% ,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21.6%。
(2)社會發展方面,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33.9%,比2004年提升0.8個百分點。其中,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為24% ,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17.5 %;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為8.2%,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11%;每萬名農村人口擁有農業科研人員1.7人,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23.3%;農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38 ,處在0.3~0.4的合理區間內,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100%。
(3)生活質量方面,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38.5%,比2004年提升9.8個百分點。其中,農民居住質量指數為37.5%,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34.2%;農民文化娛樂支出比重為4% ,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 33.3%;農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5.5%,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38.9%;農民信息化程度為44.2%,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50.6%。
(4)人口素質方面,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15%,與2004年持平。其中,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7年,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18.8%;農村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69.5歲,與全面小康標準值75歲仍有較大距離。
(5)民主法制方面,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72.7% , 比2004年提升3.7個百分點。其中,農民對村政務公開的滿意度為77%,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73.3%;農民對社會安全的滿意度為78%,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72%。
(6)資源環境方面,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0.7 % ,比2004年有較大改進。其中,森林覆蓋率為18.2%,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26.2%;萬元農業增加值用水量為2090立方米,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46.4%;耕地面積凈減少543萬畝,常用耕地面積變動幅度指標全面小康實現程度仍為負值,但耕地面積減少幅度比上年有所下降。(來源:《小康》雜志 文/鄭新立 作者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中國網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