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都可以不要,但這塊牌子一定要帶走。”7月16日,即將離任的王旭明
專家:王旭明離任暴露新聞發言人制度瓶頸(圖/簡歷)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7 月 18 日 |
|
|
|
在教育部自己的辦公室里深情地說。 本報記者 桂杰攝
有人說王旭明的離任對于新聞發言人制度有風向標式的作用,對此,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史安斌并不贊同。他說,作為一個出色的新聞發言人,王旭明的調動屬于正常的工作調整,沒有更多的意味,也絕對不是因為他是個有爭議的人。
在史安斌眼中,在王旭明擔任教育部新聞發言人這5年,教育部對王旭明的工作十分支持。
史安斌就曾在一些場合公開表示:“如果其他部委的領導能夠像教育部的領導一樣支持新聞發言人的工作,將會走出更多的王旭明,在新聞發言人中,王旭明是少數,他的獨特經歷成就了他從事這一職業的優勢,不是依靠一天兩天短期的培訓能夠培訓出來的。”
史安斌認為,新聞發言人制度從國外引入中國需要一個本土化過程。在海外,新聞發言人只是一個職位,而不是官位,海外的新聞發言人都是由媒體公開招聘來的,比如白宮的新聞發言人沒有任何級別,但可以列席最高級別的會議,直接了解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思想動態。而在我國,新聞發言人一般都是由級別不太高的政府官員兼任。因此,一些干得比較好的新聞發言人,比如上海市政府原新聞發言人焦楊和南京市政府原新聞發言人徐寧,包括王旭明在內,在升職之后都離開了新聞發言人的崗位,這是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瓶頸,也是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局限性。
“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實施后的最大成果是改變了政府對新聞的看法,中國政府以前的管理不夠國際化,自己認為不能發的新聞就遲發,或者捂住不發,新聞發言人制度的推行把舊聞和不聞取消了,政府變成了新聞的主動傳播者,這些做法在國際社會上改善了中國政府的形象,為我們贏得了更多的聲譽。6月20日,胡錦濤在視察《人民日報》社的講話中,講到了政府的新聞發布會制度,這是中央最高領導人第一次全面肯定新聞發布會制度的重要性。
“如果可以在政治體系中有一個合理的安排,像王旭明這樣優秀的新聞發言人,其實可以干一輩子,因為目前有很多新聞發言人發布新聞的效果并不好,大部分是在照本宣科,根本說不出東西來。”本報北京7月17日電
王旭明簡歷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
相關文章: |
|
圖片新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