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將“發展現代農業”定為首要任務。但記者在基層調研發現,一些干部對新農村建設的優先方向并不明確,不少人在問:如今提出的“現代農業”與歷史上多次提過的“農業現代化”是什么關系?中國離現代農業目標還有多遠?
從“農業現代化”到“現代農業”
中央黨?!叭r”問題研究中心秘書長曾業松說,農業現代化是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幾代領導人努力的目標。1954年國家首次提出建設“現代化農業”。10年后又將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國防、科技的現代化并稱為“四個現代化”。但由于政治、經濟等復雜原因,沒有實現預期目標。
改革初期,國家再次將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上日程,但目標和要求更加務實。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國家提出在沿海發達地區和大城市郊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
十六大以來,以4個中央一號文件為標志,優先解決“三農”問題成為全黨共識。伴隨著統籌城鄉發展、建設新農村等一系列新政策,農業和農村發展出現重要轉機。2006年,糧食生產20年來首次實現連續3年增產;農民人均收入增長達到7.4%,20年來首次實現連續3年增幅超過6%。
但“三農”問題依然嚴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30日表示,農業基礎設施脆弱和技術進步緩慢是中國農業發展中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顯然,解決農業的深層次問題,必須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離“現代化”只差8年,真這么簡單?
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最近預計,中國可能在2015年實現第一次現代化。據了解,第一次現代化主要指從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轉變,第二次現代化主要指從工業時代向知識時代轉變。不少人據此認為,中國實現農業現代化大約還有8年時間,果真這么簡單嗎?
國務院研究室農村司副司長葉興慶認為,目前我國農業生產增長方式相當粗放。據調查,目前我國化肥年施用量占世界總量的30%,農藥單位面積使用量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化肥、農藥、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大大低于發達國家。
根據曾業松教授等人的考察,發達國家的現代農業特征是經營企業化、生產規模化、產品標準化和效益最大化。農產品加工率超過90%,加工環節的勞動力遠遠超過農業生產環節的勞動力。
從產業層次看,發達國家食物消費結構發生了兩次重大轉換,先由谷類產品主導轉向動物性產品主導,再轉向生活質量類產品主導,兩次轉換帶動產業結構升級,其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80%。而我國農業至今還沒有走出旺季“賣難”的傳統農業怪圈,中國農業現代化之路還有很遠。
陳錫文表示,2007年一號文件表明了中央的新農村政策導向。發展現代農業就是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只有轉變增長方式,中國才能縮小與發達國家農業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