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暴露私隱,大凡有兩種目的:一種染著炫耀的色彩,為的是獲得更大的利益;一種帶著悲凄的哀求,為的是博得同情讓他人幫助走出困境。
明星暴露身體,作家自書情史,商賈鼓吹財富,屬于前一種,忸怩作態或故作深沉都是為了賺取更多利益;失望者找媒體哭訴災禍,失戀者把往事細節抖個底朝天,失算者把同伙
見不得人的交易秘密一一公開,夸大其辭或刻意矯飾皆是為獲得救助、平衡心理、實施報復。兩種情形的潛意識,都聚焦在一個錢字上。
談錢、賺錢、愛錢是人間煙火的組成部分,但把自己的錢袋翻開示眾則是少見。無論在西方還是東方,絕大多數人是不愿兜售這個私隱的,因為無需炫耀或悲怨。生活離不開錢,但錢的多少,遠不是衡量生活意義和人之價值的惟一標準。
但是現在,一些國人卻熱衷把自己的詳細收入甚至日常開支展示出來,在網絡上熱傳,點擊數和人氣極為可觀,被網民稱作“曬工資”。(據《北京日報》1月29日報道)炫耀也好,抱怨也罷,曬出的工資單沒有一點“形象工程”的痕跡,客觀得成了經濟學家研究收入構成的資料,可信得成了社會學家論述民生焦慮的佐證。
正是這種不加掩飾、沒有虛構的真實,分明顯示著我們的生活價值觀的單薄和單調。
炫耀者把錢看成了表現自己地位的砝碼,抱怨者把錢當成所有不快樂的源泉,探聽者把錢作為確立自我身份的標尺。
毫無遮攔地公布個人收支,意味著用金錢來稱量人生價值的簡單思維已經“雄赳赳,氣昂昂,跨過私隱線”。
“曬工資”是攀比社會階層的心理反映。最近幾年來,“白領”、“中產”、“成功人士”、“首富”等詞匯,一次次撞擊著中國人的心肺。經過海浪的吹打和山峰的過濾,這些詞匯中原本含有的教育程度、藝術修養、社會責任感、遵紀守法的品格等被一一刪除,最后剩下的是有骨無肉的評判標準——收入多寡。金錢的確有骨感,但沒有血肉的骨頭多少顯得蒼白。
但是,“曬工資”現象也讓我們看到了“日漸富裕”之后的一些新問題。是的,中國在不斷強大,人們的生活日漸富裕,收入水平在連年提高。
不過,“曬工資”曬給我們的是這樣一個警鐘:國家的整體富強,并不意味著每個公民的生活水準在同步提高。去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已位居世界第四,人均GDP卻位居世界100位之后,一道除法題就讓我們知道咱國家還不是富國。加上貧富差距,曬曬收支單,也可讓官員和富人們知道大眾所承受的經濟壓力,尤其是住房、醫療、教育費用帶來的民生之重。有人說現在“世界是扁平的”,但在中國國民的收入上,這一理論卻不怎么適用,“平原面積大大超過高山”是不能忽略的社會地形圖。(陳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