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年熱線 愛的干預
2007年8月4日,周末,北京育仁里小區3號樓401室。屋里靜悄悄的,熱線電話一聲不吭,兩個值班志愿者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兩個多小時過去,沒有一個電話打進來,很讓人心生疑惑。負責人徐坤說,每次媒體報道后就會熱鬧一陣子,過了又冷了,“我們沒錢去做宣傳,很多人不知道。”
從熱線創辦到現在,維持熱線運轉的資金來自徐坤個人,房子也是她的私產。她之所以來做這樣一件事情,跟一次偶然的自殺干預成功有關。
“醫院救助那些因孤獨而想自殺的老人,每天有人與之談15分鐘的話,就能支持他一天不自殺。”
2005年年底,徐坤在單位的團拜會上遇到一位退休編輯,“他不說話,坐在那兒發呆。吃飯時你給他夾菜,他就吃一口,不夾就不吃。”素來熱情的徐坤主動去和老人聊天,老人一句話就把她驚呆了,“他說他一天24小時只想一個問題:死不死?”徐坤意識到了眼前的老人正處在一個危險的邊緣。一打聽,原來老人喪偶,他的視力、聽力隨著年齡的增大都在衰退,腿腳不靈便,味蕾的感覺減弱。“他失去了生活的樂趣,過著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孤獨日子,這日子就像老人自己描述的那樣,像一把刀,一天割你一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第二天,徐坤給老人打去電話,詢問狀況;第三天又打;一天天打下來,老人終于說:“我不想自殺了。”徐坤意識到自己的救助成功了,但是她卻不知道成功的原因。她后來在網上找到了答案:“醫院救助那些因孤獨而想自殺的老人,每天有人與之談15分鐘的話,就能支持他一天不自殺。”
“一條生死熱線,無數愛心加盟。”
2006年春天,中國第一條老年自殺干預熱線010-83620393正式開通,當時很轟動,“一條生死熱線,無數愛心加盟。”但最終,自殺干預熱線以“愛心傳遞熱線”的形式存在下來,“因為絕大多數老人是因孤獨而導致自殺,他們孤獨而寂寞,寂寞而自閉,厭世而抑郁,抑郁而自殺。”徐坤相信,只有愛才能驅逐孤獨和寂寞。
徐坤最喜歡給媒體講姜阿姨的故事。姜阿姨人到晚年時遭遇丈夫婚外情,“最慘的是離婚后還只能和前夫同居一室,各住一房。前夫的所作所為對姜阿姨是個很大的刺激,她給我們打熱線,說不想活了。”徐坤開導一番后,突生一想法,“既然姜阿姨天天在家面對刺激,為什么不叫她走出來呢?”于是,她邀請姜阿姨到中心來充當志愿者,給其他求助者打電話。“沒想到效果很好,她和另外一個老翁成了朋友,兩個人手拉手看花去。”
姜阿姨的成功案例促成了老年人自殺干預一個特別模式——求助者“角色互換”成為志愿者,他們彼此用電話做“愛心傳遞”。“這是一個心理危機者自我拯救的好辦法,國際上普遍采用,以幫助孤獨老人走出家門,服務社會,奉獻人生。”
徐坤研究發現,老年喪偶特別容易引發心理危機,“往往一方去世一年半內,另一方也死了。”雖然方式不一定是自殺,但死亡的根本原因還是孤獨所致。所以打進熱線的老人幾乎都是孤男寡女,“他們一半是訴說在孤獨和寂寞中掙扎的痛苦,一半是為了尋求擺脫的方式,自殺在他們眼中,就是擺脫孤獨和寂寞的方式之一。”
有意無意間,愛心傳遞熱線成了征婚熱線。5本電話記錄里,老人自己征婚、子女為老人征婚的隨處可見,像普通征婚那樣,中心登記了他們的年齡、條件和要求,然后通過“愛心傳遞”和各種活動,給老年人提供談戀愛的機會。“他們來電特別快”,去年重陽節中心舉辦“鵲橋會”專場,有一對老人吃飯時認識,“女的馬上就要求和我換位置,坐在男的身邊,飯一吃完,兩個人就一起走了。”講到這,徐坤哈哈大笑,“你沒看見記者那驚訝的表情,他們是不知道,老年人真的太寂寞了。”
“當一個人要淹死了,你不能說我游泳水平太低了,必須要等練到游泳教練的水平才去把人救。”
“愛心傳遞熱線”是條公益熱線,主辦單位為北京周易研究會中國本土心理學研究所,徐坤就是這個社會團體的法人。徐坤因此在“愛心傳遞熱線”會刊上整頁刊登了自己的照片,介紹“創辦人”的身份:“北京周易研究會秘書長”、“中國本土心理學研究所主任”、“首都經貿大學教授”、“當代經理人雜志社副主編”。據徐坤講,她每個月大約要花1萬元來維持中心的日常開銷,“有電話費,還有志愿者的補貼。”如果屬實,它應該是筆不小的開支,但徐坤似乎沒有壓力。
采訪中記者發現,和其他一些危機干預中心相比,“愛心傳遞熱線”顯得很不專業,他們沒有組織構架,沒有工作指導手冊,沒有資料性數據統計。笑嘻嘻的徐坤坦承,截止目前,她還是用感性來做干預,“當一個人要淹死了,你不能說我游泳水平太低了,必須要等練到游泳教練的水平才去把人救。”
道理對,但水平太低一定影響效率和結果。徐坤曾經策劃過一個“關愛老人中國行”的大型公益活動,計劃普及全國30個城市,預計直接受益老人逾千萬。活動的宣傳詞很美好:“這是一項深入社區,走到老人中間,切切實實解決老人實際困難,為老人送去歡樂的活動;這是一項普及‘抗衰老從內心開始”的健康講座,為老人帶來健康生活方式和積極生活理念的活動;這是一項沒有終點的活動,愛心傳遞熱線永遠為老人無償熱情服務。”結果,該活動僅僅在北京做了一個啟動儀式,為百多位老人舉辦一場健康講座后就沒下文了,“我們沒有找到贊助。”
如何獲得贊助一直是徐坤需要解決的問題。每次組織老人活動,都需要場地,大多數情況下,還需要給老人提供一頓飯,“有的老人甚至還希望我們報銷出租車費。”由于沒有找到固定的贊助,徐坤只能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沒辦法時就在中心辦公室里搞活動。但徐坤很樂觀,她表示總有一天中心會具備造血功能,實現良性運轉,“如果做不到,就說明你專業有問題。”徐坤開玩笑似的對擁有MBA學歷的中心執行負責人說。
按照徐坤的設想,老年心理危機干預中心的良性發展模式將是一只“蜻蜓”,“熱線是中間的軀干,基金會的支持和本土‘愛心樂園’的運作是翅膀。”也就是說,徐坤真正的目標是創建一種新的養老模式,“辦能談戀愛的養老院,讓老人快樂度過每一天。”
中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養老不僅帶來很多問題,也帶來了大量的機會,“我就不相信,一個巨大的銀發市場,不能支持一條公益熱線的生存。” 徐坤意味深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