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2007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報告在論及移民問題時指出,在國際移民大潮中,中國海外移民也呈擴大趨勢,而且這種擴大在當前國際政治形勢下日益顯現出雙重作用。“處理移民事務成為國家關系的重要方面,國際移民糾紛有可能演變為影響國家關系的不確定因素。”報告作者之一李小麗這樣強調移民問題的變化。
根據該報告,中國向海外移民可以追溯到元代以前,而當前的移民人數已經達到3500萬人,被認為是國際上最大的移民群體。雖然這個群體的成員遍布世界151個國家,但是歐洲、北美和澳大利亞卻是他們最主要的聚集地。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世紀最后10年里,共有46萬來自大陸的中國人在美國定居,使在美中國大陸移民數量增長了一倍。2000年至2005年,美國更是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移民潮,35.5萬中國人在這5年中移居到這個大洋彼岸國家。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也出現了這種情況。
這些新移民在構成上已經與以往不同,而所從事的職業也不再局限于老一輩華工的4把刀(菜刀、木工刀、剪刀、理發刀)領域。他們中的一部分抓住中國大陸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有利機遇,利用中國商品的價格優勢,經營商品的批發、零售與進口貿易、超級市場、金融及房地產業。在俄羅斯遠東,建筑、農業種植、林業采伐行業雇用了許多中國移民,承擔著俄羅斯人不擅長或不愿意承擔的重體力勞動。
海外移民的擴大與中國經濟發展相關
按照李小麗的分析,當前的中國海外移民增長既受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又有著自身的不同之處。當今世界正在進入全球化時代,包括人力資源在內的資源都在進行重新配置。低收入地區的勞動力向高收入地區流動已經成為人口遷移流動的基本趨勢。與此同時,大多數發達國家的人口出生率都很低,人口老齡化問題相當嚴重,勞動力短缺日漸成為經濟增長的瓶頸。這客觀上形成了對移民的自然吸引力。再者,自然和社會條件發展也起到了催化作用,尤其是親情和社會關系網的作用非常明顯。通常情況下,一個20世紀80年代移民美國的福建長樂人可合法帶出20多個親友,“甚至創造了20年間近20萬人從一個僅60萬人的縣級市成功移民美國”的不敢想象的事例。
中國人口在全球范圍內遷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李小麗認為,不盡是好事也不盡是壞事。“與其他國家的移民活動一樣,對世界經濟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都會帶來正、負兩方面的效應”。
從宏觀角度觀察,中國海外移民的擴大與中國經濟的發展相關,是中國走向開放、自立于民族之林的重要起點標志。中國海外移民與其他國家的移民共同對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補充作用。
移居國分享國際遷徙產生的效益是顯而易見的。高素質的移民彌補了高技術行業的人手空缺;非技術移民從事“臟、難、險、重”無人愿意承擔的工作,使移居國的經濟得以正常拓展。從原籍國來看,海外移民不僅可以幫助中國緩解巨大的就業壓力,華人移民每年寄回家鄉的大量匯款對地方經濟和農村發展都會產生積極作用。
國際遷徙最大的負效應是人才流失
國際遷徙最大的負效應是人才流失,中國亦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在改革開放后出國的移民中,留學人員、知識型人才占了很大比例。據估計,在海外的中國大陸專業人才超過了30萬人,許多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精英,北大有些科系的學生76%移居到了美國。這些由中國付出巨大教育成本培養出的人才,在科、教、研領域,特別是能夠創造高附加值的知識經濟領域為移居國工作,對急需發展人才的中國無疑是一種損失。
另外,移民糾紛還對國家關系形成了重要影響,尤其是非正規渠道移民更是成為雙邊關系中的棘手問題。2006年6月29日,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切爾托夫在美國企業研究所演講回答記者提問時公開表示:“被美國政府抓獲需要遣返的中國非法移民總數在所有國家中并非最多,但遣返有困難的非法移民數量卻是世界上最多的。”這無疑給復雜的中美政治關系增添了一些變數。
同時,“移民威脅論”在俄羅斯仍頗有市場。據俄一民意調查機構提供的數據,要求限制外來移民的人已經從1996年的33%上升到2005年的59%,有46%的人主張限制中國移民。公眾對中國移民的疑慮和憂患以及由此引發的移民沖突,都會損害中國和俄羅斯國家關系的社會基礎,對進一步發展雙方政治、經濟關系也會產生不利影響。(記者 董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