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權交易:
國際資本主導中國市場?
這是一場全球范圍內的關于溫室氣體減排市場的爭奪。歐洲和日本的財團早已按捺不住,而中國企業卻表現平靜。
“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機會,我們當然不會缺席。”9月18日,英國氣候變化資本集團市場交流總監詹姆斯·伯恩海姆告訴記者。
9月11日,英國氣候變化資本集團已經與浙江巨化集團簽署了一項開拓性協議。(相關報道見本報9月6日5版《碳基金首選中國排放權交易進入高峰期》)按照協議,它們將從中國購買295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信用額,預計屆時在歐洲碳市場轉讓,其價值達4億英鎊(7.46億美元)。
但國內像巨化這樣,在清潔發展機制(CDM)上積極申請并成功批準的企業并不是很多。據國家發改委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小組辦公室公布的最新信息,截至到2006年8月9日,中國國內有79個CDM項目獲得國家批準。
全球減排市場盛宴開幕
浙江巨化集團是我國最大的氟化工生產基地。
英國氣候變化資本集團與浙江巨化集團的合作主要內容是,為其建立一套特殊系統來減少氫氟碳化物(HFC23)氣體的排放。按照協議,巨化將在未來六年時間內,完成大約2950萬噸二氧化碳的減排任務,這相當于英國1/3家庭1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氣候變化資本集團副主席詹姆斯·卡梅倫告訴記者,這次參與浙江巨化的項目,得到了包括英國天然氣集團和世界五大養老基金中的兩家公司的背后支持。其中包括荷蘭政府和教育部門雇員和雇主服務的養老基金ABP。
ABP的加入,反映了中國溫室氣體排放權轉讓的豐厚利潤。而德意志銀行在這次收購中,則承擔了收購資金的最后擔保人角色。
據詹姆斯·伯恩海姆分析,歐洲銀行將逐漸在發掘新項目及金融方面,加大參與減排貿易的力度,并獲得更大的收益。而國際大銀行參與全球CDM項目,已經成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一大趨勢。
市場人士預計僅歐盟內部今年減排信用額度的交易額就將達到50億美元。
“世界意識到對抗全球變暖是一個經濟機會,這個在《京都議定書》背景下誕生的新資產池中投資者的實力。”詹姆斯·卡梅倫表示。
誰來主導中國CDM市場?
因為CDM運作的復雜性,一個成功的CDM項目從申請到最后獲得成功,往往是一個很長的周期。一般都在一年以上。
CDM項目的周期長與其復雜的程序相關。這包括項目識別、項目設計、項目批準、項目審定、項目注冊、項目的實施與監測、減排量的核查與核證、CERs的簽發等。
CDM復雜的申請工作中的難點部分,一般由一些法律事務所等專業中介機構來進行。
但在這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易的市場上,“中國的中介機構卻面臨擠壓的風險”,一位兩年來一直從事CDM的律師告訴記者,這主要是因為“發改委氣候辦的一紙公告”。
2006年2月15日,國家發改委氣候變化對策協調小組辦公室發布了一份名為《關于規范中國CDM項目咨詢服務及評估工作的重要公告》。
公告稱,“任何中介公司或咨詢機構,凡簽訂了違反《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運行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涉及CER或CER轉讓收益分成比例的合同,應在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兩個月內撤銷該服務合同。”
這意味著此前CDM中介咨詢機構與企業簽訂的相關合同都將成為無效合同。此外,公告的另一條規定:“編寫CDM項目設計文件,以及提供相關支持服務的咨詢費用,按照服務內容的不同,在人民幣10萬—100萬之間。”
“這樣的收入與我們在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上,是不相稱的。”一些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但戲劇性的是,針對外界對國家氣候辦的這份“215公告”的質疑,僅僅過了六天,2月21日,國家氣候辦公布了一份名為《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小組辦公室答中國清潔發展機制網網站管理員關于對規范CDM項目咨詢服務重要公告的若干疑問》。
答疑稱,“違反《辦法》規定所簽訂的咨詢服務合同,仍然具有法律效力。2·15公告責令“撤銷”的含義不是宣布上述違規合同為無效合同,而是要求雙方撤銷該合同中與《辦法》規定相違背的相關條款,并協商對該條款進行修訂。”
讓CDM中介咨詢機構看不懂的不僅僅是合同是否有效的問題。針對公告中限定的“10萬—100萬”的咨詢價格問題,國家氣候辦在答疑中也承認,“這并非是政府的任何指導價格,更不是強制性價格規定。”
“國家氣候辦的矛盾的公告和答疑,使得我們的未來不確定性風險加大,許多中介機構已經開始觀望了。”這為業內人士無奈地向記者表示,“或者這個市場完全交由外國基金主導?”
相比較越來越多國外基金選秀中國CDM市場,“國內從事CDM的中介機構非但沒有壯大,反而陷入困境。”9月19日,一位業內律師告訴記者,“某種程度上,這是目前中國CDM項目進展不大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