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風光無限好
就在草原監理人員驅車幾百公里圍剿草原上濫挖藥材的不法分子時,離他們不遠處,幾十臺大型挖掘機正在草原上刨著,100多輛重型翻斗汽車來往穿梭在草原上,車輪把草原碾得七零八落,卸下的土石也已經在草原上堆起了一座座高高的“人造山巒”,看上去與周圍碧綠的草原極不協調。
與此同時,離這個開挖處大約不到100公里的地方,另一個更大的“掘地”行動也在進行著。這就是著名的、即將年產1000萬噸煤炭的勝利露天煤礦。
前面的開挖者是內蒙古海神集團(一個以煤炭生產為主的民營企業),他們同勝利露天礦一樣,正在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上最好的草原、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好的烏珠慕沁草原上建設著又一座較大型露天煤礦。礦上的人很自豪地告訴記者,他們這個煤礦是去年8月開的工,煤礦建好后,將年產300萬噸煤炭。記者在有關專家的指導下大概算了一下,這樣一個產量,將要在草原上開挖大約30平方公里的口子,這還沒有算上露天采礦需要的地下水、生活區、煤炭運輸、各種車輛行駛以及人員活動等侵占草原的面積。
以此推算,產量更大的勝利露天礦破壞和侵占草原的面積將會更大。
讓人可笑的是,開挖者很輕松地這樣說,我們挖了,還要復土種樹,怎么說是破壞草原呢?
據了解,從2004年開始,就在烏珠慕沁這片草原上,已經有十幾路這樣有一定規模的煤炭建設大軍安營扎寨。
記者第一次采訪時是6月份,還沒有到草原的旅游旺季,但在東烏珠慕沁這個只有幾萬人口的旗(縣)所在地,比較好的兩座賓館竟然客滿。“都是談項目和建企業的外來人在住”,知情者說。
烏珠慕沁草原在行政區域劃分上分東西兩旗(以下簡稱東烏旗和西烏旗),它的地面上是廣闊無垠的草原,但地下卻蘊藏著豐富的礦藏,除了煤炭和石油,已經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有16種,讓這個昔日美麗的草原又冠以新的“美稱”———“金屬之鄉”和“礦產資源之都”。
錫林郭勒盟“十一五”期間的計劃是,重點培育50戶超億元的工業企業,它們的行業分布主要以煤炭、電力、化工和冶金為主。到2010年,實現“1155”發展目標,即形成1億噸煤炭、1000萬千瓦電力裝機、500萬噸煤化工、50萬噸有色金屬生產規模。為此,這個盟還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趕超以煤炭“發家”的鄂爾多斯市。一位盟領導十分肯定和興奮地說,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必須堅持走大煤炭、大電力、大化工、大礦山、大園區的路子。當記者提出這與保護草原有沖突時,這位領導回答,總不能讓我們餓死吧。
自從草原上發現了一個個豐富的礦藏,“不能餓死”的意識陡然在這里廣大干部的頭腦里形成,與此同時,這樣的想法很快就在這里廣大的干部中形成了共識。
錫盟打工業牌始于2003年。有意思的是,還是這一年,盟里同時又提出了保護草原的兩項措施———“圍封轉移”和“禁牧休牧”,顧名思義,一是讓牧民從草原上退出來,讓草原自行休養生息;二是改變過去牧民隨意放牧的意識。就是盟里的干部也承認,這些措施相互之間有矛盾。
那么“工業和牧民,或者工業和牛羊,誰破壞草原的程度大?”當記者提出這個問題時,這里的干部都在盡力回避。
如果該地區真的實現了年產1億噸煤炭的目標,到那時,它僅比著名的內蒙古煤炭大市鄂爾多斯市現在的煤炭年產量少5000萬噸,到那時,美麗的錫林郭勒草原將是一個什么景象呢?有人這樣估計:到處都是挖煤的坑口,到處都是運煤的長龍。到那時,可能這個地區很富,但號稱世界第四大草原之一的這片草原,恐怕就沒了。
記者此次在東西烏兩個旗、錫林浩特采訪發現,不管是阿爾善油田近兩年占用草原,還是新近煤礦等礦業的開采,包括公路取土、風電建設、旅游等占用草原,均沒有辦理草原征占審批手續。有采礦、生產許可及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等手續的,大多數也都處于“先斬后奏”階段。記者見到的海神集團特根召露天煤礦和廣廈集團的烏尼特露天煤礦的負責人說,手續是盟里為我們辦,要看,只有去找他們。據內蒙古自治區有關部門統計,近年來,全區征占的草原有64884.3公頃均未經過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批準。這僅僅是官方統計的數字,知情者說,實際的數字要大得多。西烏旗這兩年被征占草原80.5萬多公頃,其中石油和煤礦幾乎各占了50%。
東烏珠慕沁旗布勒呼木德勒嘎查的牧民見到記者說,自從采礦后,塵土大了,水位下降了,雨水也少了。
露天煤礦不僅僅破壞的是草原地表,更嚴重的是破壞了草原地下水資源。海神集團在這里開的露天煤礦已經建了十幾個梳干井(用于排水)。記者沿著排水管道走了大約幾公里,看到排出的水已經在草原的一個低凹處形成了面積達1200多畝的“人工湖”。
記者先后兩次到錫盟采訪,見到的牧民的情緒與干部的“群情激揚”形成強烈的反差。許多牧民不無擔憂地說,這樣下去,再過幾年,草原就沒了。
就“工業大步進草原”的可行性和科學性,記者還特別與“煤炭生產大市”鄂爾多斯市一位有相當級別的干部探討,他也很擔憂。他說,兩個地區搞工業促經濟發展沒錯,但情況不同,錫盟可是世界的草原呀。他同時坦言說,煤炭生產在所有工業生產中對環境是影響最大的。
有專家指出,錫盟發展工業完全可以走一條更實際的路子,比如說皮毛、乳業和肉業等農畜產品加工業,再往高發展,還可以搞生物科技,比如制藥和化妝品等。這位專家還舉了一例,前些年錫盟搞了個大油田,經濟發展并沒有當初想象的那樣“翻天覆地”,但東烏草原南部草原因此卻開始退化和沙化了。原因主要是人員和車輛的頻繁無序活動及地下水開采過量等。
與記者交談的錫盟的干部對上面專家的說法不以為然。他們有他們的認識,來錢快,又省事,還是搞煤炭。
從錫林郭勒盟所在地往東烏旗政府所在地走不遠,就能看到上面專家說的那個大油田,路兩邊的草原上一座座“磕頭機”(采油機)望不到頭。牧民回憶,這里的草原沒有油田時,綠草高的地方到小腿,低的地方也沒過了腳脖子。現在都已經成了美麗的記憶。記者看到,一個“磕頭機”侵占草原大約有100平方米,加上拉油汽車和人員的活動,“磕頭機”周圍10米內已經寸草不長。拉油的汽車日復一日地奔馳在草原上,他們沒有固定的線路,草原上到處都是車轍,嚴重摧殘了草原。
記者在牧民額爾敦巴圖家的房后看到,4個高高的井架在隆隆鉆探,一輛輛重型汽車從屋后隆隆駛過。新的油田又在建設。老額說,每天來往的車至少有100輛。
國家對保護錫林郭勒草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和投入。近幾年,京津風沙源治理投入30多億元,僅錫林郭勒草原就占了60%多。2002年,錫盟的草原監理所由正科級升格為正處級,所變局。下面各旗縣,包括鄉鎮(蘇木)也相應升格。新增人員273人,僅工資每年就增加400多萬元。至今,全國地市級里這樣的待遇依然是唯一的一個。
記者了解,目前錫盟各地抓資源工業已經進入了“如火如荼”的熱鬧階段,只要是地下有的而且已經被發現了的,極大地吸引了全國各地甚至國外的“形形色色”的各類企業紛至沓來,談判的、勘探的、開采的人馬你來我往,異常熱鬧。有人斷言,這其中不乏有準備“發橫財”的,先占住礦藏資源,再倒手買賣(鄂爾多斯市有過這樣的過程)。
不管怎么說,工業革命后的錫林郭勒草原上可能會出現許多百萬、千萬,甚至億萬富翁,主管一方的人民政府也可能會富得流油。但當工業“革”了這片世界上僅存的最美麗草原的“命”之后,再花多少錢恐怕也救不回這片草原了。
有專家分析說,錫盟純牧區旗縣人口大都僅幾萬人,在這些地區大搞工業實際上是為追求“GDP”效應。他們建議國家是否可以為這片珍貴的草原出臺一個特殊的保持政策?畢竟,在我們廣袤的中國,如此美麗的草原,并不太多。(張五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