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3月26日電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5年累計投入生態建設資金25億元,治理沙源1500萬畝、退耕還林233萬畝、生態移民4.5萬人,錫林郭勒大草原又綠起來了。
錫林郭勒草原是距北京最近的大草原,由于多年來草原建設投入嚴重不足,長期超載過牧,特別是遭受連續3年的特大干旱,這塊舉世聞名的草原曾淪為風沙源頭。2000年,國家扶持錫林郭勒盟相繼啟動了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等一批生態建設重點工程,實施了以“圍封禁牧、收縮轉移、集約經營”為主要內容的“圍封轉移”戰略,同時,輔之以草原滅蝗、人工增雨、草場改良等措施,加大了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力度,草場植被得到有效恢復。
實施“圍封轉移”5年,生態體系初步形成,綠色生態防線作用開始顯現。重點治理區的生態明顯好轉,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首次出現雙減少,生態狀況初步實現了“整體遏制,局部好轉”的局面。據內蒙古自治區草原勘測設計院監測顯示,錫林郭勒盟休牧區與非休牧區相比,草群高度增加6.5厘米—20厘米,蓋度提高8.2%—50%,畝產鮮草增加17.8公斤—114.5公斤。渾善達克沙地流動半流動沙丘面積由2001年的7120平方公里減少至目前的4053平方公里,西部荒漠半荒漠草場植被平均蓋度由17%提高到41%;全盟浮塵、揚沙、沙塵暴天氣由2001年的28天減少到2005年的6天。(楊凌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