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刊文,中國把競爭引入非洲——
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市的一條繁華大街,過去曾是那些在巴黎受過教育的上層人士的首選居住地點。這些人包括職業官員、大學管理人員及其他上級職能部門的官員。然而今天,這條最招人喜愛的街道更像是出售鞋、電子產品、塑料珠寶的中國商人的家園,他們的店鋪設在這條大街上年代古老的別墅里。
中國不僅出現在石油豐富的非洲國家,而是一下子遍布了整個非洲。從2001年以來,中國同非洲的貿易額增加了三倍。
中國并不是在非洲尋找財富的第一個國家,以前還有很多國家。首先是阿拉伯人,然后是歐洲人依靠非洲大陸的財富和汗水建立起他們的帝國,后來便是“冷戰武士”打了場意識形態上的“代理戰爭”,競爭在非洲的影響力和利益。
從世界與非洲時斷時續接觸的整個過程中,非洲大陸的國家主要還是向發達國家提供有價值的原材料,同時向發達國家的廉價制成品開放市場。但中國的到來似乎向非洲提供了一些全新的東西:在平等、互利和不干涉內政的基礎上建立一種直接的商業關系。正如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總結的:“中國幾乎從不對非洲進行說教,但對非洲的實際幫助卻很大。”
中國在非洲的利益與早期的大國真的不同嗎?或像一些人所說,北京是在一種具有吸引力的第三世界團結的外衣的包裝下向非洲實施同樣的資源掠奪嗎?
當然,中國認為自己向非洲提供的東西要比標準的西方處方好得多。“現在,非洲國家有了更多的選擇。”中國駐塞內加爾大使說,“他們嘗試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開出的藥方,同時有中國經驗可以借鑒。他們可以進行比較,然后選擇最好的。”
中國的現代史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過去20年來,中國使上千萬的人脫離了貧困,使自己成為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經濟體。中國出現在資源豐富的尼日利亞、安哥拉等國家具有重大意義,但中國在另外一些明顯不受人青睞的非洲國家的存在勢頭也越來越強。在塞拉利昂,中國公司修路和翻新旅館酒店。在莫桑比克,中國公司向大豆加工業和養蝦業投資。在塞內加爾,中國建筑公司在筑路、建橋、建設水利工程,小型中國企業則紛紛進口便宜的中國產品,開餐館和中醫診所。上月在非洲聯盟大會上,與會的中國代表團使法英美派出的代表團相形見絀。
在非洲國家獲得獨立后的一段時期,非洲的“流行時尚”就是快速工業化,后來證明,在大多數國家這種實驗不但昂貴而且管理不善。蘇聯解體后,很多國家又采用了“華盛頓共識”。然而,只有進行經濟改革才能提高大多數非洲人的生活水平,所以很多人開始不再對西方著迷了。“西方大門已向我們關閉了。”在聯合國一個開發項目工作的一名塞內加爾林業專家說,“即使我們采用他們的計劃,到頭來他們的利益仍然最重要。”
英國牛津饑荒救濟委員會的研究員鄧肯·格林指出,長期以來,西方國家只是依靠一套思維模式來試圖解決非洲的問題。不管中國最終扮演什么角色,最重要的是中國向非洲引進了競爭因素,“對非洲人來說,西方的態度正在發生變化,一向盛氣凌人的西方不得不放下身段。”(摘自8月18日《國際先驅論壇報》,原題:中國把非洲變成了自己的生意場,作者莉迪亞·鮑爾格林,陳一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