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加入WTO協議,銀行業將于今年12月11日全面開放。眼看著大限之日就要到了,外資銀行開始摩拳擦掌。就在此時,銀監會在《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的相關修訂要點中指出,只有在內地注冊了法人的外資銀行才能獲準全面開展人民幣業務。也就是說,我國在2006年底對外資銀行開放人民幣零售業務的承諾,并不代表所有獲準經營中資企業人民幣業務的外資銀行可獲得人民幣零售業務許可。
先注冊后開展人民幣業務
消息人士指出,根據銀監會向外資銀行下發的關于《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修訂的咨詢文件內容,要求外資銀行先在內地注冊為認可機構,才能在內地經營個人人民幣業務,吸收內地零售客戶的人民幣存款,而注冊資產金額應不低于10億元人民幣。
目前,外資銀行在中國獲準經營的人民幣業務,都是指針對中國企業的人民幣業務,根本接觸不到消費大眾。一旦放開個人人民幣業務,外資銀行就可以為普通消費者提供按揭貸款和信用卡服務等金融產品。
某外資銀行內部人士昨天表示,此前,他們曾擔心過監管部門會對他們的人民幣業務擴張設置一些障礙,如今果然需要先在內地注冊,這樣肯定要增加成本、稅收,還有相關法律責任也會大大增加。
門檻擋不住外資腳步
雖然對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零售業務設定了“門檻”,但這絲毫沒有冷卻外資銀行對人民幣零售業務的熱情,也絲毫擋不住外資銀行進入中國零售市場的腳步。
匯豐銀行中國業務總裁翁富澤接受媒體采訪時證實,銀行已接到銀監會的文件草案,正在對草案進行研究。昨天,記者詢問了匯豐銀行、東亞銀行、渣打銀行的北京分行負責人,幾家分行均表示還不清楚總部的意見。但翁富澤介紹說,人民幣業務是匯豐中國業務的重要領域,為配合年底進一步開放的業務需要,已在人員、網絡建設方面進一步加大投入。2006年和2007年分別要在國內聘用1000名新員工,年內新開設網點要從現有的24個增加到30個。
本土銀行短期不會受沖擊
對于銀監會給出的“門檻”,專家表示:“目的是監管更加方便。”人大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教授表示,外資銀行在內地注冊后成為本土銀行,便于監管部門的監管,一視同仁。人大經濟學院黃衛平教授認為:“該開放就得開放,即便外資銀行拿到人民幣零售業務通行證,在很長時期內也未必會對國內銀行造成沖擊。”原因是中資銀行的利潤點是存貸利差,這在短時期內是不會被外資銀行搶走的。所以,黃教授認為,開放未必是壞事,可以促進競爭,從而提高服務水平。
“外資銀行的人民幣零售業務也會盯住高端客戶。”趙錫軍教授如是說。他認為,開辦人民幣零售業務,首先會抓住國外公司在中國的分支機構成員,這些人都是以前的老客戶,然后緊盯內地的高端客戶,因為其門檻相對國內銀行還是較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