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易綱日前首次提出名為“人民幣第一”的金融戰略,以防止在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中可能出現的“貨幣替代”現象。根據這一思路,中國政府將逐步減少國內以外幣進行的商品標價、投資交易以及工資發放等行為。
分析師稱,這一戰略的提出將加大市場對國內A、B股兩市合并的預期。
在29日舉行的北京大學CCER宏觀經濟報告會上,著名市場人士、上海睿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振寧呼吁大力發展B股市場,恢復B股市場融資功能。在他看來,發展B股市場相當于在國內設立了一個美元離岸市場,可以吸納居民手中日益增多的美元,緩解央行外匯占款居高不下的壓力。
然而,這一觀點遭到了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易綱旗幟鮮明的反對。李振寧發言結束后,易綱第一個站起給予回應,強調要在“人民幣第一”的戰略思維下考慮中國的資本市場和金融體系的制度設計,而“如果用這個戰略思考來理解,結論可能和李先生的不一樣”。
對于央行首次提出的這一戰略,易綱在隨后接受上海東方早報記者采訪時進行了詳細闡述。他指出,當前我國居民可以自由在銀行存取外幣,許多商品的標價和交易都接受美元,許多外企直接向員工發放外幣工資,國內甚至存在以外幣計價的資本市場(B股),這在美國、歐洲、日本等許多國家都是不可想象的。在這些國家,本國居民很少持有外國貨幣,即使要進行資產多元化配置,大多也是通過合格機構投資者(QDII)來完成,投資收益仍然以本地貨幣計算。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其中貨幣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如果出現了貨幣替換的現象,就意味著失去了經濟發展的龍頭。”易綱表示,在穩步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中,無論設計何種政策框架都必須對“人民幣第一”的戰略給予充分考慮。
他坦言,今后一段時間里,政府將采取各種方法逐步扭轉以外幣進行計價交易、工資發放的現象,但他強調,政府不會采取強制措施,而會更多考慮經濟手段。
接受采訪的市場分析師認為,易綱反對B股發行新股的建議暗示高層對于B股問題的解決已經有了初步思路,A、B股兩市合并的可能性正在增大。最初作為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股票平臺的B股市場目前共有上市公司一百余家,僅為國內上市公司總數的10%。隨著外資獲準戰略投資A股上市公司以及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不斷擴大,B股市場被“邊緣化”的跡象已日趨明顯。隨著股權分置改革漸近尾聲,市場認為,B股的存留問題即將提上日程。而在今年年初,A、B股兩市合并的預期曾一度推高B股市場至歷史高點。
易綱當日并沒有就A、B股兩市合并事宜直接置評。但他強調,在解決B股市場的歷史遺留問題時,必須充分考慮投資者的利益。
鏈接
論據:免蹈拉美覆轍
“中國人是很實際的,歷史上許多人都對以美元為代表的外幣有著某種‘崇拜心理’,而人民幣走強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情。隨著人民幣逐步實現自由兌換,一旦宏觀經濟和人民幣預期轉弱,中國就可能陷入早前拉美國家的困境。”易綱對此表示了擔憂。
他所謂的“困境”是指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席卷拉丁美洲的“美元化”浪潮。在此期間,這些國家的居民面對宏觀經濟不穩定帶來的本幣風險,紛紛選擇以美元為代表的資產進行保值。這一過程中,外幣取代了本國貨幣,成為通用的價值儲存工具、記賬單位和支付手段。據IMF統計,在1998年的美元存款和國內貨幣供應量M2的比例中,玻利維亞高達82%,阿根廷則為44%。經濟學家認為,出現此種“貨幣替代”的國家會損失鑄幣稅收入,喪失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的靈活性,中央銀行也會失去最后貸款人的功能。(艾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