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水資源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
記者近日沿黃河流域采訪,發現一些地方假借生態建設名義,截引黃河水造景、造林漿紙、進行沙漠開發。專家指出,這些項目的上馬,不僅影響了黃河水量統一調度管理秩序,還造成水資源浪費,加劇了黃河水資源供需矛盾。
以生態名義上馬項目
黃河流域是目前我國水資源最為緊缺的地區之一。然而,近年來卻出現大造城市景觀水之風。據記者調查,全流域已有16座大中城市實施“攔河造湖”計劃,其中鄭州、洛陽、西安、咸陽、寶雞、石嘴山、太原已形成或計劃形成的人工景觀水面達56平方公里,相當于10個杭州西湖。
“林紙一體化”是黃河流域一項以生態建設名義上馬的高耗水項目。記者通過對內蒙古盤古集團紙業公司和寧夏美利紙業公司采訪發現,兩個企業均在進行大規模“林漿紙一體化”項目建設。其中,盤古集團紙業公司要達到年產24萬噸高檔新聞紙的生產能力,美利紙業要建100萬噸生產規模。據了解,兩個企業都需要100萬畝的楊樹基地,計劃一部分樹種在沙漠里,一部分種在灌區。楊樹被稱為“抽水機”,在沙漠里種楊樹,每年每畝用水在300立方米左右,僅美利紙業就準備在騰格里沙漠邊緣種植20萬畝楊樹,年耗水量將達6000萬立方米。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地區還引黃河水灌溉沙漠、荒漠,搞沙產業開發。地處騰格里沙漠邊緣的寧夏吳忠市邵崗鎮,近年引進20家公司開發沙地、荒漠,現已開發葡萄種植1.1萬畝,蘋果種植一萬畝。據了解,目前這些公司采取引黃提灌的辦法解決水源問題,僅一畝蘋果樹每年消耗水量就達1100立方米。
剜肉補瘡有違水情
就在一些地區改頭換面引用“生態水”之際,黃河卻因缺水而陷入生存險境。據黃河水利委員會統計,20世紀90年代以來,黃河年均天然徑流量已經降至450億立方米,但是,流域內實際水耗卻達350億立方米,已超過開發利用率60%的河流生態安全線。
黃河水利委員會專家洪尚池指出,在擠出水土保持用水都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再增加景觀水、生態經濟開發用水,將加劇黃河水資源供需矛盾。這種奢侈的水資源利用方式,不符合國情、水情。用有限的水資源打造景觀、賺錢,無異于“剜肉補瘡”。
據黃河水利委員會專家組測算,如果不加控制的話,黃河流域景觀、生態經濟開發用水將超過10億立方米。
對于發展“林紙一體化”和林果治沙等項目,內蒙古水利廳副廳長陳欣說,這些項目大多打的是“沙產業”旗號,而由錢學森提出的沙產業主要是利用光能,是“光沙結合”,不是“林水結合”。這些項目已變成了高耗水項目,因此不應該提倡。
絕大多數未經批準
據了解,對于在河流上取水,國務院在取水許可管理辦法及相關條例中明確規定,應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目前,黃河沿岸大中城市實施的“攔河造湖”計劃,只有寶雞、咸陽、鄭州的項目是黃河水利委員會批的,其他均未經過批準。
黃河水利委員會水量調度局局長安新代說,將黃河水的用途變更、農業水變成生態水要經過黃委會批準。記者從寧夏水利部門了解到,石嘴山星海湖在黃委會沒有批準引水的情況下,連續兩年引黃河水。星海湖去年引1400多萬立方米,今年計劃引800萬立方米,目前已引628萬立方米。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地方為了逃避黃河用水審批,將變更用途的黃河水按農業水使用。寧夏美利紙業公司目前已建成楊樹基地12萬畝,2004年至2005年,共引黃河灌區農業用水7000多萬立方米。
黃河水利委員會一位專家調查還發現,寧夏沙湖以前只有20多平方公里水面,而現在已達45平方公里,擴大湖面增加的水量明顯來自黃河灌區。黃河水利委員會廖義偉說,目前,黃河流域對水的需求由工農業擴大到環境用水,這種變化,對現在的水資源管理提出了新課題。因此,要制定一個全面的黃河水資源利用規劃,通盤考慮區域經濟發展、河流健康生命以及生態環境用水。
黃河水利委員會專家洪尚池說,環境用水要考慮水資源的承載能力和水資源的合理配置,除水土保持和黃河生態基流等必需的生態水量外,增加其他生態環境用水,應在水資源配置趨于合理,尤其是在建成節水型社會的前提下才能實現。如果條件不具備,盲目上馬,將大量消耗寶貴的水資源。
針對逃避用水審批現象,黃河水利委員會水政局局長劉栓民表示,生態環境建設用水要按國務院取水許可管理辦法執行,對那些不切合實際的建設項目絕對不可能批。一些專家建議,對那些違反取水規定的地區,一方面要加大經濟處罰力度,另一方面對決策者也要處罰。(記者:丁銘 林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