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日前在山西臨汾和長治市召開現場會,從旱區農業耕作的角度探討旱區農業發展問題。農業部副部長張寶文在會上介紹了我國正在實行的保護性耕作在節水抗旱、抑制沙塵、降低農業勞動強度等方面的情況。
保護性耕作通過機具把秸稈粉碎覆蓋地表,既可避免農民焚燒秸稈造成環境污染,又給地表“蓋上了一層被子”,減少了大風刮沙塵量60%左右,還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培養了地力。大量秸稈殘茬覆蓋地表還可保護土壤,減少水土流失和地表水分蒸發,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墑能力。目前保護性耕作在黃土高原和晉中晉南盆地旱作還可減少地表徑流量50%—60%,減少土壤流失80%左右。
從1993年開始,農業部在山西率先進行了以機械化手段為核心的保護性耕作試驗研究,目前,已在山西、河北、內蒙古、遼寧、陜西、甘肅等省(自治區)進行了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全國已經建立部、省級保護性耕作示范基地、示范點80多個。農業部正分階段有重點地在北方旱區逐步推進保護性耕作,改革傳統的耕作方式。(卓宏勇)
《人民日報》 2002年05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