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三)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努力提高現代農業物質裝備水平
把農業基礎設施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條件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加快水利化、農機化、科技化、信息化、生態化進程,提高農業物質裝備水平。
1、加快推進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以防洪除澇、抗旱興利、節水灌溉為重點,加快推進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水資源調配工程建設,建成一批大江大河及主要支流控制性樞紐工程。開工建設閣山、花園水庫等流域控制性樞紐工程。大力推進大、中、小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加快尼爾基引嫩擴建骨干工程建設,繼續實施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進一步優化水資源配置,完善縣級農田水利規劃,擴大有效灌溉面積,提高防洪排澇能力。加快推進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應急抗旱水源建設和牧區水利工程建設。以三江平原為重點,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加強水污染嚴重河湖和生態脆弱河流綜合治理與修復。合理開發空中云水資源,建設人工增雨基地。大力推進田間工程建設和國土整理,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加強坡耕地等水土流失治理,建設機耕路及防護林。提高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普及率、入戶率和到田率,鼓勵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和秸稈還田,逐步提高耕地質量。到2015年,新增灌溉面積300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000平方公里,新增旱澇保收田面積4000萬畝。
2、加快推進農機裝備工程建設。大力推進種養業機械化工程建設,加快引進和應用先進實用、高科技機械,積極推廣大馬力、高性能、節能環保和復式作業機械,優化農機裝備結構。繼續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發展機械大戶,組建農機作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加強農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廣應用現代農機化新技術,配套建設機耕路,提高作業標準。以先進適用、市場急需的新型農機裝備為重點,加快項目開發建設,逐步形成適合省情、產業集中度高、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新型農機裝備制造產業新格局。到2015年,重點組建大型農機合作社1400個,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5000萬千瓦以上,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92.5%以上。養殖業機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奶牛養殖全部實現機械化榨奶。規模以上新型農機裝備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10億元以上,農機整機產品本地配套率達到30%以上。
3、加快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工程建設。發揮科技優勢,建立和完善種養業和林業新品種選育、引進、繁殖、推廣緊密銜接的現代育種產業體系,建設農林牧良種大省。重點建設完善國家級粳稻、大豆、玉米、馬鈴薯等國家級創新中心和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場。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服務推廣體系建設,加大各類高產栽培技術模式和管護措施等先進農業技術推廣力度。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完善我省種養業生產標準和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到2015年,農業生產科技貢獻率達到63%以上,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70%以上,農業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
4、加快動物防疫體系工程建設。以建設“無規定動物疫病省”為目標,加快骨干項目建設。在完成省級動物疫病控制中心建設的基礎上,建設區域性動物疫病控制中心,形成覆蓋全省城鄉的集檢疫、防疫、控制、反應與應急為一體的動防體系,有效降低畜牧業的生產風險。
5、加快農業生態環境工程建設。保護黑土資源,以有機培肥為基礎,定向培育退化黑土和薄層黑土。加大耕地、水、野生動植物等資源保護力度,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建立外來生物風險評估和監測預警體系。建立循環農業示范點,加快發展節約型農業和循環農業,促進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嚴格控制和防治化肥、農藥、農膜、廢水等點源、面源污染,推進農林廢棄物循環利用。加快農田防護林和平原綠化工程建設,建設林業生態屏障。加強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水源和扎龍等重要濕地保護,調節生態平衡。各級自然保護區數量由198處增加到220處,面積由620萬公頃增加到69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5%。實施退牧還草和人工種草,加快沙化、堿化和退化草場治理。到2015年,全省林地保有量達到2327萬公頃,草原植被蓋度達到90%以上,沙化草原植被得到全面恢復。
6、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工程建設。加快農業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搭建省級農業信息綜合服務平臺,推進農村基層信息服務站點建設,構建業務一體化、數據一體化、服務一體化、技術一體化和管理一體化的農業信息網絡,實現種養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糧食流通信息化。逐步實現加速我省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到2015年,以網絡設施為載體的農村信息網延伸到村,覆蓋率達到100%。通過農業基礎設施裝備信息化、農業技術操作全面自動化、農業經營管理信息網絡化 “三化工程”建設,使我省農業裝備達到全國一流水平,綜合生產能力躍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