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三十三)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推進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的新型關系。實行政校分開、管辦分離,明確政府管理權限和職責,改進管理方式,完善監管機制,減少和規范對學校的行政審批事項。明確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權利和責任,完善學校法人治理結構,依法保障學校充分行使辦學自主權和承擔相應責任。探索建立適應不同類型教育和人才成長的學校管理體制與辦學模式。建立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不斷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隨著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進,逐步取消學校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公辦高等學校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健全議事規則與決策程序,依法落實黨委、校長職權。尊重學術自由,營造寬松的學術環境,完善學術委員會工作機制,探索教授治學的有效途徑。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全面實行聘任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建設以學術為本位的新型高校內部治理結構。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宏觀政策,自主開展教學活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自主設置和調整學科、專業,自主制定學校規劃并組織實施,自主管理和使用學校財產和經費。進一步擴大學校用人自主權,深化學校人事制度改革。在核定的校內機構總量內,自主設置教學、科研和黨政管理機構;按照國家和省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關規定,自主確定績效工資分配方案;在核定的編制總額內,根據學校事業發展需要,自主公開招聘新進人員,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各類高校應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規定管理學校。擴大社會合作,吸收社會各界代表參與學校管理,探索建立大學理事會或董事會制度。充分發揮教職工和學生參與民主管理和監督的作用。
完善普通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校長負責制。完善校長任職條件和任用辦法。建立校長任職資格制度,改革校長選拔任用制度,促進校長專業化,推行校長職級制。實行校務會議等管理制度。普通中小學建立家長委員會,探索建立由政府、社區和有關專業人士等組成的學校管理組織。中等職業學校通過推進中職學校集團化辦學等形式,建立在政府指導下,行業企業、社會中介組織參與,學校自主辦學的職業學校合作治理制度。擴大普通高中及中職學校在辦學模式、育人方式、資源配置、人事管理、合作辦學、社區服務等方面的自主權。擴大中職學校專業設置自主權。
完善民辦學校法人治理結構。健全、規范理事會或董事會的組織形式,實行民辦學校校長核準制度。逐步推進監事制度。保障民辦學校校長依法獨立行使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職權。完善民辦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民主監督制度。
(三十四)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發揮考試招生在公正選拔人才、維護教育公平、保證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適應素質教育要求,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
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就近免試入學制度,規范辦學行為,不得設立各種形式的重點學校,不得在適齡兒童進入幼兒園、小學和初中時進行任何形式的考試和測查。
完善高中階段考試招生制度,以市為主統籌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將初中學業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中階段招生的重要依據。考試命題嚴格依據學科課程標準,注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優質普通高中招生名額的60%以上在區域內初中合理分配,并使之制度化、規范化。中等職業學校實行自主招生或注冊入學。
加快推進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與考試相對分離的辦法,實行分類考試、多元錄取、自主選擇的高等教育選拔機制。把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和綜合素質的評價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實行本科與專科(高職)分類考試。推進普通本科院校自主招生試點,擴大學校招生自主權。單獨組織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考試錄取,優化考試科目,適當降低難度。充分考慮地區差異,建立保障各地學生入學機會公平的穩定平衡機制。加強高考信息管理。
(三十五)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制度。建立科學、多樣的教育質量和人才評價標準。開展由政府、學校、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活動。探索促進學生發展的多種評價方式,激勵學生樂觀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做好學生成長記錄,完善綜合素質評價。按照國家職業標準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規格,建立完善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標準,建立以職業學校培養能力和學生就業水平為重點的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促進學生職業素質和就業質量的提高。以提高成才率為主要目標,建立用人單位、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高等學校內部質量保障與評價機制。改進人才評價及選用制度,為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環境。樹立科學人才觀,建立以崗位職責為基礎,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科學化、社會化人才評價發現機制。強化人才選拔使用中對實踐能力的考察,克服社會用人單純追求學歷的傾向。
第十一章 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三十六)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關鍵在于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鼓勵教師和校長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模式和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造就一批教育家。繼續實施泰山學者建設工程,完善齊魯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實施辦法,重點培養和支持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教學骨干、“雙師型”教師、學科帶頭人和校長,培養造就一批教育家、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
以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素質。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建立有效的農村中小學教師補充機制,足額配備教師。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中小學任教,城鎮中小學教師在評聘高級職務(職稱)時,原則上要有一年以上在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經歷。進一步完善制度和措施,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任教,對到農村任教三年以上的大學畢業生實行學費代償。創造有利條件,鼓勵教師在農村長期任教。對在農村地區長期從教、貢獻突出的教師給予獎勵。推進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工作,實行縣域內教師定期輪換制度。優化中小學師資隊伍結構,建立保障中小學教師區域、學段、學科均衡的工作機制。加強省、市、縣、校教學名師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層次結構合理、高素質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學名師隊伍。實施中小學校長、幼兒園長全員培訓計劃。加強教學名師引進工作。
加強“雙師型”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建立職業學校教師與企業高技能人才交流制度,鼓勵職業學校教師到企業兼職或階段性任職,聘請企業專業技術人員任教,全面提升職教教師專業水平和職業素質。到2020年,全省80%以上的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分別具有三級(高級工)、二級(技師)以上相關工種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加強高等學校優秀拔尖人才、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及優秀青年骨干教師的引進、選拔和培養,造就一批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學名師和跨學科、跨領域的教學團隊。啟動實施高校科研創新團隊建設計劃。建立省政府特聘教授制度,為高校教學科研成果突出的學者創造更為寬松的學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