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第十五章 實施重點工程和改革試點
(五十一)組織實施重點項目。根據我省教育發展目標,著力加強教育事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2010年—2015年,組織實施一批重點項目。
素質教育推進計劃。建立完善促進青少年兒童全面發展的培養模式和學校、家庭、社會教育有機結合的素質教育工作機制。主要任務:
——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落實國家課程方案,開好音體美及通用技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設義務教育必修地方課程;推進普通高中選課走班教學;建立學科與實踐學習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完善中小學課程實施水平評估制度。
——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建立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公告和問責制度;推進學校建立家長委員會,形成家庭與學校聯合育人機制;實行全員育人導師制度和班教導會制度;建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制度。
普通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計劃。明確各級政府職責,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加快中小學校布局調整,縮小城鄉、區域、學校之間辦學條件差距。主要任務:
——實施中小學校舍標準化建設工程。以教學用房和學生生活用房建設為重點,著力解決大班額及功能教室不足問題,滿足寄宿生住宿和就餐的基本要求。
——實施教育教學裝備標準化建設工程。以實驗教學儀器和圖書資料配備、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探究實驗室、通用技術實驗室、綜合實踐活動室、體育衛生與藝術設備、學校場地標準化等建設為重點,提高教育教學裝備水平。
——實施教師配備標準化建設工程。完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管理,逐步實行城鄉統一的中小學編制標準,加強縣域內教師的交流與調配。
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計劃。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中等職業學校和實習實訓基地,提高辦學水平,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主要任務:
——實施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建設工程。按照專業特色鮮明、培養模式先進、條件設施齊全、就業優勢明顯的要求,建設100所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從中遴選部分學校建設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
——實施規范化中等職業學校建設工程。按照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重點支持300所規范化中等職業學校建設,推動全省中等職業學校規范化建設。
——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服務能力建設工程。圍繞我省產業帶布局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重點建設20個裝備水平高、資源共享的區域性綜合實訓基地;建設1000個具有教育、培訓和技術服務等多種功能的專業實訓基地;建設100所省級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項目學校。
——實施中等職業學校就業能力建設工程。建立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設置標準和調整機制,完善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體系和標準;培育100個以培養緊缺人才為主的專業,開發100種創新示范性教材;建設職業學校職業技能培訓鑒定機構,推進實施“雙證書”制度。
高等教育內涵提升計劃。以提高質量、形成特色為重點,加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多樣化的需求。主要任務:
——實施名校建設工程。支持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設,建設國內一流的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應用基礎型、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特色名校、特色高職高專院校。
——實施高校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構建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在全省高校建設750個特色專業和1500門優質課程,培育一批教學改革成果;建設一批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高教實習實訓基地和大學生創新技能競賽基地。
——實施重點學科建設工程。加強特色學科建設,支持交叉和新興學科,積極扶持優勢傳統學科創新與發展,重點傾斜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空白學科、應用學科,從中遴選強化建設100個特色重點學科。
——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以培養研究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為目標,采取項目研究、培養基地建設、創新成果評選、舉辦研究生學術論壇等措施,創新研究生教育管理機制,深化培養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實施高校社會服務創新平臺建設工程。推進產學研結合,建設150個重點實驗室、40個人文社科研究基地、500個緊密結合型產學研基地,充分發揮社會服務功能。
德育與學風建設計劃。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努力促進學校德育、師德和學風建設。主要任務:
——改進德育工作機制。構建具有山東特色的德育課程體系;大中小學全面建立學生指導中心;建立學生社會實踐制度,推進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建立和完善公益性校外教育資源免費向學生開放制度;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建設高素質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政治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立完善德育評價方式。
——強化師德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師德教育和培訓;加強師范生師德課程建設;建立以師德表現為首要內容的教師評價體系。
——凈化學術風氣。建立以質量為導向,科學、公正、客觀的學術評價制度;完善學風建設檢查監督制度;加強、規范高校學術委員會建設。
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計劃。以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為目標,以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主要任務:
——實施教師教育基地建設工程。以高水平大學和師范院校為依托,整合教師教育資源,建設20個左右教師培養培訓一體化的省級教師教育基地;整合優化縣(市、區)教師培訓資源,建設100個左右縣級教師培訓中心。
——實施“齊魯名師”建設工程。面向各級各類學校,建立完善齊魯名師遴選、培養的相關制度和措施,每年重點支持培養2000名高素質的教育教學骨干、“雙師型”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培養造就一批教育家、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
——實施中小學教師素質提高工程。以農村中小學教師為重點,組織實施農村骨干教師培訓;建設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平臺,組織開展教師全員遠程研修;推進中小學教師學歷提升;選拔優秀骨干教師、校長赴海外研修;用5年的時間對全省3.1萬名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進行全員培訓。
——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建立省級財政支持為主的特崗計劃經費保障機制,通過公開招聘方式,選聘優秀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從事教育工作,創新教師補充機制,逐步解決師資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實施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培養工程。完善“雙師型”教師達標標準和考核辦法;實施專業教師到企業兼職或階段性任職制度;對職業學校教師和校長進行全員培訓。
——實施高校人才凝聚工程。引進和培養一批創新型高端人才,推動重點和新興學科發展;采取“大師團隊”的人才聚集模式,建立結構合理、富有創新活力的優秀團隊。
——實施高校青年教師成長工程。推進實施青年骨干教師國內訪問學者項目;實施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國際合作培養計劃;設立“泰山學術論壇”,為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提供學術交流和科學研究平臺。
——實施省政府特聘教授制度。在高校中遴選具有創新意識、教學水平高的教授,由省政府聘任為特聘教授,保證一批高水平的教授在一線從事教學工作,促進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提高。
教育體制改革推進計劃。完善各級政府教育管理方式,推進多元化辦學體制,為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主要任務:
——推進教育宏觀管理制度改革。落實各級政府統籌發展基礎教育的權限、職責和保障措施;明確市級政府統籌管理區域內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的職責;完善省政府為主管理本科高校的職責和管理方式,落實投入責任。
——推進辦學體制改革。研究制定吸引和規范行業、企業等社會資源參與職業學校辦學的途徑和辦法;建立多元化的職業學校與行業、企業合作辦學模式和運行方式;研究制定中外合作舉辦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