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工藝品:古代、現當代冰火兩重天
中國嘉德2008秋拍18個專場中,“紫玉金砂名品”和“國石國藝”專場以92%和91%的成交率位居成交榜前列,而“現當代陶瓷藝術”專場也以76%的成績排在第四名。在書畫和古董珍玩門類遭遇市場調整的時候,現當代工藝品卻表現得十分良好。對此,負責這三個專場的嘉德拍賣公司瓷器工藝品部經理陳林林介紹說,“國石國藝”專場中的壽山石、巴林石因為存在資源稀缺的問題,現在的壽山石作品的材料甚至都是以前遺存的,像這種資源性的東西更能被藏家、投資人所關注,另外,定價的合理也是導致這次成交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紫玉金砂名品”紫砂壺專場形式拍賣也是第一次,這次拍賣的作品是20年前臺灣藏家以較低的價格在大陸購買的。當時臺灣的紫砂市場很活躍,臺灣藏家以較低的價格“先下手為強”。后來,臺灣經濟下滑,大陸的紫砂市場開始興起,這批紫砂也屬于回流藝術品了,雖然定的價格比臺灣藏家當時買的價格高很多,但跟大陸的價格相比還不是很高,所以造成這次競買比較激烈。至于“現當代陶瓷藝術”專場跟春拍97%的成交率相比,這次76%成交率可以看出有所下滑,但整體來說,成交還較理想。當代陶藝還是我們的傳統陶瓷文化,自身的文化容易接受,使得金融危機對他的影響也不是很大,大家還是將現當代陶藝看做是一個比較穩妥的投資品種,價格上也比較能接受。當代陶藝的二級市場也才剛剛開始,有這樣的表現也很正常。記者了解發現,很多在春拍中就有作品上拍的陶藝家,此次上拍作品的成交價比春拍時都要高,例如白明、白磊等陶藝家,可見現當代陶藝的二級市場開始逐步成熟,陶藝家的作品通過拍賣逐步被藏家認可。
一位業內資深經紀人則表示,現當代陶藝、紫砂、國石之所以成交如此火爆,關鍵原因還在于作品的價格并不是很高,多數在幾萬元至十幾萬元之間,這種保真、低價位、具備一定藝術水準的藝術作品對當下眾多實力不是很強的藏家、投資人來說,預期的升值空間要比其他藝術品門類要大得多。而事實也證明,此次嘉德的三個現當代藝術品專場迎合了當下投資人的心理。這位經紀人認為,現當代藝術品目前還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收藏品,當下買家之所以對其青睞,一是屬于日常生活中的高端消費品,另一種心理就是對其以后的升值空間有所期待。
昌化雞血石山子擺件 中國嘉德2008秋拍品 成交價:179.2萬元
相比現當代藝術品,嘉德此次“瓷器玉器工藝品”專場卻慘遭滑鐵盧,432件拍品,成交率只有44%,總成交額只有2764.16萬元,相比春拍160件作品就創造了62%的成交率和5594.064萬元的總成交額,此次瓷器玉器工藝品的境地不得不讓人深思。之前各方評論都一致認為,古董珍玩受此次金融危機的影響最小,屬于最抗跌的藝術門類,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一位藏家說,瓷雜板塊的持幣觀望心態或者說持幣等待精品心理導致整場拍賣大部分作品流拍。這位藏家說道,在當下的環境下,夠藏藝術品一定是這次買了之后以后就買不到了或者說以后就很少買到的作品,而對于不管在哪個時間段,在哪個拍賣行都能買到一般的作品,藏家此時就不會將它急于作為夠藏的對象。金融危機下,一些藏家由于對市場抱有懷疑態度,只要不是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很難將一件作品放到當下的拍場上拍賣,一位業內人士認為,這也是嘉德此次瓷器玉器工藝品專場精品少,從而導致一般作品的低成交。
有人說,藝術品市場永遠都是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并存。藝術品作為精神消費產品,有著強大的誘惑力,收藏也會上癮,遇見自己喜愛的藝術品,此時再談市場規律恐怕也無從談起。就像在今秋華辰瓷器拍賣現場,一位藏家將一件高僅3.2厘米,估價2萬至2.5萬元的青白玉螭虎紐小印章舉到10.5萬元,最終將其收入囊中,這位藏家表示,此次來的目的就是沖著這件拍品,非常看好這件玉器,至于拍到這樣的價位事先也沒有料到,由于對這件作品出自真心的喜愛,使得他的號牌舉起幾十次,最終如償所愿。一位市場人士認為,內地市場需要這種藏家,如果更多的人是出自內心的收藏,藝術品市場受各方面的影響可能會小些,而遺憾的是內地還缺少這樣的藏家,不成熟的藏家體系在金融危機來時自然土崩瓦解。相比嘉德的瓷雜拍賣,華辰的瓷器拍賣現場雖人氣不旺,但購買力卻不弱。就像一位藏家所說,當下環境淘汰了一批以往拍場上的搗亂者,來到現場的大多為真實的買家,這也就形成了華辰此次瓷雜拍賣人氣不旺,但買氣卻較熱烈,遇到貨真價實的作品,經常也會出現十幾輪的競價。最終,華辰此次瓷器工藝品雖然123件拍品總成交額僅為1552.3萬元,但估價合理使得成交率達到65.57%。
清乾隆 粉地粉彩佛塔 北京華辰2008秋拍品 成交價:134.4萬元
北京誠軒此次的瓷器工藝品拍賣也跌入低谷,157件拍品總成交額僅為1864.608萬元,成交率為47%,成交價過百萬的拍品只有5件。在今年春拍時,誠軒瓷器工藝品的成績是230件拍品總成交額達到5339.936萬元,成交率為63%,成交價過百萬的拍品有13件之多。拍品數量的縮減看來在金秋的瓷雜拍賣中成為普遍現象,但市場還是沒有領情,古代瓷器工藝品均以慘淡告終。
不僅國內古代瓷雜市場表現不佳,11月4日、5日進行的倫敦佳士得、倫敦蘇富比的瓷器工藝品拍賣表現和往年相比,成交額也呈下滑趨勢。兩場瓷器工藝品拍賣,雖然在成交率上兩巨頭達到66%、67%,但總成交額也只有5808.389萬元、4581.547萬元。相比較前兩年,在倫敦一件中國古董就賣到幾千萬元的例子,今秋似乎很難再見到了。一位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古董在國際上的受歡迎度不容置疑,關鍵是當下的國際經濟形勢使得部分藏家暫時告別中國古董市場,待經濟形勢稍微有所好轉,還會重新投入中國古董市場。
從目前國內結束的三家拍賣公司的瓷雜拍賣來看,藏家對瓷器雜項的觀望不比當代藝術低,市場和藏家此時表現出的理性也讓后面的拍賣公司應在瓷器雜項的拍賣上調整策略,瓷器雜項品種上推陳出新,估價上客觀合理甚至偏低,恐怕是吸引古董珍玩藏家非常重要的一點。(記者/畢武英 吳國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