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居民儲蓄增加2.5萬倍 人民生活由貧困邁上總體小康
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惠及人民群眾。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新中國成立之初,人民掙扎在貧困線上,到1978年仍處在溫飽不足狀態,2000年總體上實現了小康。
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44元提高到4761元。2008年底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達21.8萬億元,比1952年底增加2.5萬倍。
1978年全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仍還約有2.5億人,約占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到2007年末,減少為1479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6%。聯合國和世界銀行認為,近25年來全人類扶貧事業成就中,三分之二應歸功于中國。
財政收入增長985倍 有效提高了政府宏觀調控能力
財政收入是政府對經濟和社會發展調控的重要基礎。1950年國家財政收入只有62億元,到1978年上升到1132億元,到1999年達到11444億元。進入新世紀,財政收入連續跨越新臺階,2008年達到61317億元,比1950年增長985倍。
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國家財政收入的迅速增加,政府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調控能力日益增強,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糧食產量增長3.7倍 不僅解決了吃飯問題而且支撐工業化進程
2007年10月16日,銀川市興慶區掌政鎮新水橋村村民劉紅艷正在自家院子里掰玉米粒(資料照片)。經過60年的努力,中國以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2008年中國糧食產量達到5.29億噸,糧食自給率高達95%。新華社發
民以食為天,作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糧食問題、農業生產始終是頭等大事。2008年我國糧食產量比1949年增長3.7倍,達到52871萬噸;豬牛羊肉類產量達到5337萬噸,而1952年只有339萬噸。
我國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全國有效灌溉面積由1952年的1996萬公頃擴大到2008年的58472萬公頃,農機總動力由18萬千瓦增加到82190萬千瓦。
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我國農產品供給不僅解決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飯問題,還為加快工業化進程提供了重要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