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發射設備生產審批
非得走“3部門6環節”?
新聞故事
“花了幾年時間,到現在都還沒拿到所有許可文件……”四川成都某電子集團公司的相關負責人王剛(化名)談起公司的申請遭遇時,無可奈何地嘆了口氣。
這家公司研發、生產能力都比較強。2004年11月,公司決定投資廣播電視(數字)發射設備生產。萬事俱備,只欠審批,可一問審批程序,王剛被嚇了一跳,一共要經過3個部門6個環節的許可:信息產業部的“生產企業資格認定”、“占用頻率審批”、“產品型號核準”,質檢總局的“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和廣電總局的“入網認定”、“無線發射設備采購證明”。
到省里電信管理局申請許可證,省局初審后傳給信息產業部,信息產業部隨后派專家組審查。拿著審查結果,公司又去找省質監局,省局將其上報國家質檢總局,再派專家組檢查,合格后才發生產許可證……這場馬拉松消磨了王剛的“雄心”。
“實際上,只要要求生產者不得將發射設備銷售給沒有取得‘采購證明’的機構就可以了。”業內人士介紹說,“經批準的電臺,頻率都在設立時一并批準并確定不變,管理部門要求生產企業再為研發設備申請頻率,似乎屬于多余?!?/p>
專家點評
中國人民大學行政學系教授張康之:
在管理到位的前提下,應該簡化審批程序。缺乏必要性的許可和重復許可的存在,給企業增加了額外負擔,漫長的許可過程、多余的檢測過程,耽誤了產品及時投入使用。應建立起綜合評估機制,對部門擬出臺的制度、已設立制度的科學性、有效性、必要性進行評估,及時叫停那些不必要、不合理的管理制度。
企業備案投資項目
仍要請政府部門“立項審批”?
新聞故事
“編制立項申請多花了我們10多萬元……”天津華力公司(化名)負責人談起2005年的擴建項目立項申請過程,仍然記憶猶新。
2005年,實力雄厚的華力公司決定進行項目擴建。據2004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列入國務院制定的《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的項目,由相關部門進行核準制管理;對目錄以外的投資項目,投資者只需向投資主管部門備案即可。按照這個規定,華力公司只需要到天津本地發改委備案即可。
“拿著國務院頒布的《決定》,我們以為事情會一帆風順?!比A力公司沒想到,擴建卡在了規劃、環保等審批上,按程序跑到環保、規劃部門去辦理規劃和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時,兩個部門提出,“如果沒有經發改委批準的投資項目立項申請,我們不受理”,公司搬出國務院《決定》,對方答復:“上級部門還沒有給出新辦法。”
長期以來,我國投資項目管理是以立項審批為核心,任何投資項目都要由投資主管部門先批準立項,土地、規劃、環保、供電、供水、供熱,甚至銀行等部門均以此為依據,便出現了華力公司這樣的情況。
最后,華力公司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又花10多萬元編制了一份立項申請,重新走了一遍立項審批程序。
專家點評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漢華:
這是一個典型的政策之間不配套,部門之間缺乏協調的案例,在其他領域也不鮮見。政府各部門行使管理權所依賴的制度應該相互支撐,其中一項制度變化,相關制度也應相應調整。否則,新舊制度同時并存,破壞制度的統一性和嚴肅性,給政府形象造成不良影響。
職業資格行政許可
誰為重復的證書“埋單”?
新聞故事
“他怎么還在這兒?”當仇俊(化名)的身影再次出現在北京一家會計師事務所時,不少人都非常驚訝。
仇俊一直供職于這家會計師事務所,但是,前段時間突然傳出一個驚人的消息——他曾多次參與被審計公司的財務報告造假!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造假事實被確認,他的注冊會計師職業資格也被依法吊銷。按照《注冊會計師法》的相關規定,他將不得再從事這項職業。
大家都以為他將離開這一行業,但仇俊一點也不著急,看起來胸有成竹的樣子?!安灰o,我還考取了注冊稅務師的職業資格!”果然,幾天后,他又回到了會計師事務所,這次的身份是注冊稅務師。
原來,在已經存在注冊會計師資格制度的情況下,稅務機關又設立了注冊稅務師資格制度,規定注冊稅務師可以承擔稅務代理和稅務稽查業務,出具的稽查報告具有“鑒證功能”。仇俊同時考取了注冊會計師和注冊稅務師,正是利用了這兩項制度同時存在造成的漏洞。
專家點評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漢華:
這種現象反映了不同部門間制度互相抵觸、破壞,信息缺乏共享。重復設立基礎知識、業務內容相同的職業資格,毫無疑問會使法律所設立的處罰措施失去約束效力。就此案說,設立注冊稅務師資格的必要性,值得考慮和研究,如果發現有造假行為,對其在這一專業內的所有執業資格都應予以取消。
建筑企業資質行政許可
建房子一定得“設備齊全”?
新聞故事
“建了20多年房子,沒想到實際上卻沒有建房資格!”河南某民營建筑企業的老板一肚子苦水。這家業績斐然的企業,從1985年起就進入了北京的建筑業,然而,一紙資質證書卻綁住了他們的手腳。
按規定,要從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手中獲得這樣的證書,要考察四個方面的條件:注冊資本、擁有的大型施工機械設備數量、固定工程技術人員數量和以往業績記錄。
“當時很必要,現在有的要求的具體內容卻與實際脫節了?!边@位老板評價說。很多像他們一樣的企業,現在不需要那么齊全的“大型施工機械設備”,因為市場上有了專門出租這些設備的公司。自己買,又貴又難保養;租設備,方便又便宜。
怎么辦?他們多方聯系,最后終于找到了“靠山”——一家“有資質”、“有背景”的建筑集團公司,工程招投標、進行施工等等,都得用這個“靠山”的資質證書。作為交換,他們需要上繳大量的“掛靠費”。
“他們實際上根本就不搞具體工程?!边@位老板無奈地搖搖頭。
專家點評
中國人民大學行政學系教授張康之: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建筑業進入活躍期,規范市場主體行為的法律法規體系卻還沒建立,工程質量得不到保證。在這種情況下建立的建筑企業資質審批制度,對規范當時的建筑業市場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時代發展,現在“死”的制度已無法跟上“活”的時代的步伐。事實證明,資質等級許可制度發揮作用的社會環境已發生變化,相應制度可作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