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名醫遇到了新問題
中醫名家差點被病人“雷倒”
28歲的史小姐工作很忙,經常要在各地飛來飛去,競爭的壓力和緊張的生活,讓她嘗到了亞健康的滋味,動不動就感冒,食欲也不佳,常常失眠。有一次,她們公司招待外地來的客戶,在飯桌上,大家免不了要談起保健方面的話題。鄰座的一位女士說,“你知道你為什么會亞健康嗎?那是因為你是酸性體質的人。酸性體質的人基本上都會得亞健康。”
“我是酸性體質?”頭一次聽說這個名詞,史小姐大為驚訝。鄰座的女士告訴她,“不信,你就到網上查查,現在非常流行的保健方法。”晚上回家后,史小姐迫不及待地上網查詢。果然,網上有很多關于酸堿體質和酸堿食物的介紹。而且再一問,她周圍注重食物酸堿度的人還有不少。她開始相信這一理論了。
從那以后,史小姐在日常飲食中就特別注意“酸堿搭配”。她想,既然自己是酸性體質,那么酸性的食物就不能多吃。但有一點,她一直搞不明白,按照網上的說法,葡萄屬于堿性食物,但葡萄吃多了,胃酸好像也會多。史小姐變得越來越糊涂,她決定找醫生咨詢,看看醫生能否給她一個明確的回答。
“醫生,我是屬于酸性體質的,您看,該吃哪些食物呢?聽說如果糾正‘酸性體質’就可以預防慢性病,那我經常吃小蘇打,是不是就能預防很多病呢?”當她跟王挺醫生提出這些問題時,王挺一時還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了。
南京市中醫院養生康復中心主任王挺,也是金陵名醫館主任,他是一位中醫名家,多年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對多種慢性疾病有較為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在被問到對酸性體質有多少了解時,他認真想了一會,笑了,“我也是前幾年從媒體上看到這些名詞的,這些說法應該是民間的說法。在主流醫學上,并沒有酸性體質、堿性體質的專題。”
王挺說,按照媒體上的有關酸堿體質的說法,這些內容應該是屬于“基礎生理學”的范疇。凡是醫學院校的學生,都要上這門基礎課的,“但不論是我上學時候學的基礎生理學教科書,還是現在醫學院校學生學的基礎生理學教科書里,都沒有有關酸堿體質方面的內容。”
所以,當有些病人向他提出這個問題時,他也只能這樣回答,“目前醫學上還不承認這些說法,既沒有關于酸性體質堿性體質方面的專題試驗研究,也沒有這方面的專業論文。”
體檢說明人的健康狀況跟酸堿度沒有必然關聯
王挺主任的反應非常有代表性。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即使在醫學上非常有建樹的專家,當聽到酸性體質、堿性體質的說法時,第一反應都是自己是不是落伍了。
南京市第一醫院腎內科副主任楊江生告訴記者,他在第一次聽到酸堿理論時,開始也是非常驚訝,以前他從來沒有聽說過啊,難道是一門新的科學理論?于是他開始尋找這方面的資料來研究。在網上他發現這種理論鋪天蓋地,很多健康網站也都以科普的方式推薦這些理論,但是在他看來,這些理論雖然看上去煞有介事,但總感覺太過片面,而且有些地方講得根本不符合醫學常識。并且楊醫生還發現,一般提出這些理論的大多會附加一些保健品廣告或者某位醫生的門診熱線,不太可信。
而且楊醫生說,郵件中所說的僧尼因為素食,身體都處于優質弱堿性的說法也值得商榷,因為他也曾為一些僧人體檢過。結果他發現,這些僧人身體確實屬于弱堿性,但他們的身體狀況并不像呂博士說的那樣“優質”,相反,有些僧人因為長期素食,有些營養缺失,容易貧血,也容易出現所謂酸性體質易出現的疲乏犯困等癥狀,而且還容易患上一種低蛋白血癥。
酸堿體質到底是怎樣確定的?酸堿平衡理論真的對健康有益嗎?難道這世上還真的有酸人和堿人之分?記者找有關專家學者展開了更深入的調查。(戎丹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