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攝影:楊楠/中國網)
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表示,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現代醫藥和傳統中醫藥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新藥研制開發能力逐步增強,藥品生產規范化水平不斷提高,2007年醫藥工業總產值達6679億元,2006年人均藥品消費達332元。中國網現場直播。
顏江瑛指出,今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的藥品安全監管狀況》白皮書,全面介紹中國藥品安全監管的現行體制、法律法規、政策措施,以及藥品供應狀況、質量安全狀況和國際交流合作情況。這是中國政府首次發布藥品安全監管狀況方面的白皮書。這部白皮書的發表,有利于國內各界人士和國際社會全面、系統、準確地了解我國藥品安全監管的發展歷程、當前狀況、現行政策和改革思路,促進我國與國際社會在藥品安全監管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顏江瑛介紹了以下情況:
我國醫藥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2007年總產值達6679億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由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公眾健康和醫藥衛生事業,我國的現代醫藥和傳統中醫藥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新藥研制開發能力逐步增強,藥品生產規范化水平不斷提高,藥品供應網絡遍布城鄉。現在,我國藥品品種、數量和質量已能基本滿足國內需求,改變了缺醫少藥的局面。
現在,我國已經能夠生產1500種原料藥,同時還可以生產多種藥品制劑、生物制品、疫苗和醫療器械。我國的醫藥工業總產值,已經由1998年的1371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07年的6679億元人民幣,醫藥貿易出口額已經由1998年的34億美元增長到2007年的246億美元,醫藥貿易進口額已經由1998年的15億美元增長到2007年的140億美元。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人均藥品消費水平穩步增長,2006年達到人均332元人民幣。
我國的藥品安全保障水平明顯提高
我國堅持把保障公眾用藥安全有效作為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和藥品監管部門的根本職責,通過不斷完善六個體系,包括藥品安全監管體系、藥品安全監管責任體系、藥品安全監管法規體系、藥品標準體系、藥品質量管理規范體系、藥品不良反應監測體系,使藥品安全保障的總體水平不斷提高。
現在,我國已經建立起中央政府統一領導、省以下垂直管理的藥品安全監管體系,實現了對藥品和醫療器械研究、生產、經營、使用全過程的行政監督和技術監督;初步建立了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藥品安全責任體系,促進了藥品安全責任的進一步落實;建立起了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和《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醫療器械管理條例》等17部相關法規、39部行政規章的藥品安全監管法律法規體系,為加強監管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據;建成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局頒標準為核心的國家藥品標準體系,地方藥品標準已經取消;先后制定實施了《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等一系列質量管理規范,有效地規范了藥品研究、生產、經營行為;建立起了包括34個省級監測中心、200多個地市級監測機構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體系,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數量迅速增長,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強化上市后藥品再評價力度,有效地減少了嚴重藥品不良反應對患者的危害。
在六個體系不斷完善基礎上,我國進一步嚴格了藥品和醫藥企業的市場準入,加強了藥品的行政監督、技術監督和藥品上市后再評價,持續開展整頓和規范藥品市場秩序行動,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劣藥品行為,深入開展安全用藥、合理用藥宣傳,從藥品研制、生產、流通、使用各個環節努力保障藥品安全。(唐佳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