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安10月12日電(記者 冽瑋)進入二00七年,對于地處內陸的陜西農民來說,“小病拖,大病扛”的現象明顯有所緩解。目前該省新農合縣(市、區)已達一百0四個,覆蓋農業人口兩千六百六十九萬人,提前三年實現了國家原定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推進目標。
作為農業大省的陜西,農業人口眾多,其中貧困人口達八百萬,大約有三分之一存在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現象。二00六年,陜西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由二00五年的十一個擴大到四十三個縣(市、區),覆蓋農業人口一千兩百零二萬人,占全省農業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點五。平均參合率為百分之八十七點二,居中國第三位。
二00七年年初,陜西省按照國家要求,先將新農合制度覆蓋到全省百分之八十的縣(市、區),八十七個縣(市、區)實施新農合制度,覆蓋農業人口近兩千四百萬人。四月中旬,該省新農合縣(市、區)達到了一百0四個,覆蓋農業人口兩千六百六十九萬人,平均參合率為百分之八十九點八一。統計資料顯示,四年來,受益人數從二十二點五二萬人逐年遞增到二00七年第二季度末的六百二十八萬人次,住院補償累計九十三點九五萬人次。
據陜西省衛生廳廳長劉少明介紹,在推行大病統籌中,陜西堅持低起付線、低封頂線、高補助比例的“兩低一高”辦法。低起付線降低了農民住院治療的門檻,低封頂線避免了少數人占用大量的合作醫療資金,高補助比例使更多參合農民享受到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優惠。
有專家指出,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中國社會保障最薄弱的農村初具規模,雖然還不能完全兜住農民看病就醫的諸多問題,但它所起到的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和困病返貧的支撐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