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日前發布的2006年的衛生統計公報顯示,我國醫藥費用仍持續增長,門診病人及人均醫療費用在6年間增長了40%,該數據受到了多方質疑。對此,衛生部今日(10日)做出了相關回應。
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表示,“針對這一問題,我在發布會前也請教了專家,專家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隨著大家對醫療服務需求的增加,醫療服務費用逐年有所增加,這是正常的。盡管我們可能不愿意看到或者不愿意聽到這個消息,但是這是一個正常的趨勢”。
“但根據2006年全國衛生統計的資料和財務決算的分析,在醫療服務的費用方面有這樣一個變化,就是醫藥費用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了遏制,患者的門、急診費用接近零增長。”毛群安說。
毛群安說,住院費用出現負增長,藥品醫藥費用中的構成比例在持續下降,患者負擔有所減輕。同時,醫療機構門、急診和住院的工作量增加,醫療服務的效率提高,患者就醫的流向開始發生變化,城鄉基層衛生機構服務量增加,政府財政對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增加,在醫療機構總收入中的比例有所提高。
“從衛生部門來講,要控制醫藥費用上漲過快的勢頭是我們面對的一個難題。衛生部門要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從目前我們能夠做的事情做起,要想方設法地減輕群眾的醫藥費用負擔。比如說我們推行了一些措施,在醫療服務過程中單病種限價收費,醫學檢查不同醫院之間的互認,對困難群體醫療費用的減免,目的都是要降低群眾醫藥費的負擔。特別是藥品,在醫藥費用中的比例,這幾年也想了一些辦法,比如說在規范處方上、在藥品集中招標采購方面,還有對醫務人員處方的監控方面,目的都是要減少濫用藥品的問題。”
最后,毛群安表示,“取得當前這個結果,醫療衛生系統是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的。近年來,通過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加強院內系統化的管理,采取了多種了措施,以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但是,這個結果距離群眾的要求和整個衛生醫療改革的目標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醫療衛生系統還要按照國家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減輕患者的醫藥費用負擔,為下一步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營造一個好的社會氛圍和工作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