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至2005年的10年里,青霉素這個老牌的抗生素隨著它的價格幾次被政府部門下調,它在醫院被使用的頻次也驟然下跌,從最初的使用量排名第2位下跌至第17位。
而抗生素家族的另一位成員“頭孢類抗生素”,則因為其價格較高備受醫院青睞,在目前醫院銷售排名前20位藥品中,頭孢類抗生素及各類復合抗生素占一半以上。
近年來,政府部門20余次下調藥品價格,但老百姓感受到的卻是被政府部門下調的藥品有相當一部分很快就從藥店消失了。國家發改委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表明,這種現象也出現在醫院。
這份對北京12家醫院的調查報告顯示,從1996年到2005年,抗菌藥物的價格平均下降了近50%,但老百姓去醫院就診卻沒有因此少支付藥費。其背后的原因是,醫院用藥的結構10年來發生了變化,比如,廉價的青霉素類藥品用量大幅減少,價格較高的“其它β-內酰胺類”、喹諾酮類、大環內酯類、林可酰胺類抗菌藥用量顯著增加。
此次調查從醫院采購藥品的情況發現了醫院用藥結構的變化。10年來雖然藥價下降,但12家樣本醫院抗菌藥購進金額卻增加較多。報告認為,醫院臨床用藥結構變化,是導致醫院藥品購進金額增加的主要因素。
2000年與1996年相比,購藥金額增加了1.22億元。其中,因購藥數量增加而增加的購藥金額為0.39億元,因購藥結構變化增加的購藥金額為1.15億元,因藥品價格下降而減少的購藥金額為0.32億元。
從購進數量和金額方面看,當前“頭孢類抗生素”在醫院臨床上使用得最多。在目前醫院銷售排名前20位的藥品中,頭孢類抗生素及各類復合抗生素占一半以上。這類藥品價格都是相對較高的。
另外,從銷售數量看,青霉素注射劑已從10年前用量第2位,退居到目前的第17位。受進入醫保目錄影響,頭孢替安注射劑在銷售金額排行榜上,僅在一年中便從2004年的第83位飆升到2005年的第11位。
從課題組的初步研究結果看,1996年以后藥品價格呈現逐步下降勢頭,特別是2000年以后,隨著國家擴大藥品政府定價范圍以及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制度的全面推進,占臨床用藥1/3以上的抗菌藥物價格有了明顯下降。但受臨床用藥結構變化的影響,醫院購進藥品的金額上漲較多,這是導致群眾人均藥費負擔不斷上漲的主要原因。
報告認為,雖然醫院購藥結構和數量發生較大變化,有人群疾病譜發生改變、臨床耐藥率增加、藥物劑型升級換代等正常原因,但不可否認,在利益驅動下,一些醫院愿意開大處方、售高價藥的問題也是比較普遍的。(記者劉世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