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中基金理財也要提高風險意識,盡可能地選擇優質基金并且長期持有 張漢青/攝
人們最近將注意力轉向基金的原因,除了新基金發行重新開閘的誘惑之外,更多的還在于近期大盤震蕩加劇,投資者對資金投資的安全意識也在提升
今年5月30日股市暴跌以來,市場上下寬幅震蕩的“駱駝市”特征愈發明朗起來。
在市場單邊上行行情逐漸演變成“進二退一”式的高位震蕩行情之后,眾多散戶的風險意識得到大幅提高,也有不少的股民為保障資金安全同時又不失牛市的大好機會,紛紛改弦易轍借“基”入市,從而引發了新一波基金投資的熱潮。
業內人士指出,大盤震蕩更能夠彰顯出基金專家理財的優勢,可以最大限度地規避市場的非系統性風險。但是,基金理財也不是萬能的,基金投資者即使在牛市中也有虧本甚至被套的可能。所以,牛市中基金理財也要提高風險意識,盡可能地選擇優質基金并且長期持有。
新基金發行帶來新的誘惑
近期,管理層陸續批準了幾只新基金的發行,同時,眾多老基金也恢復了前期暫停的日常申購業務。公開資料顯示,包括三只新基金、三只類新基金在內的六只基金本周將進入募集期,新基金發行再次進入高峰期。
管理層前期批準的四只新基金,有三只將在本周發行。其中,景順長城精選藍籌和廣發大盤成長均將自己的銷售上限定在了150億份,華寶興業精選將銷售上限定在100億份。此外,進行拆分的寶盈泛沿海區域增長基金將自己的銷售上限定在了80億份,進行封轉開的大成景博將銷售上限定在了100億份。
這意味著僅這五只基金,如果達到銷售目標,就會給市場帶來580億元的新增資金。另外,一些打開申購的老基金,尤其是那些拆分后的基金,預計還將為市場帶來400億元左右的新增資金。
這樣,近期發行的基金理論上將可能為市場帶來1000億元左右的新增資金。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基金發行的再度開閘,也為投資者在對基金品種的選擇上增加了新的誘惑和機會。
大盤震蕩彰顯基金理財優勢
實際上,人們最近將注意力轉向基金的原因,除了新基金發行重新開閘的誘惑之外,更多的還在于近期大盤震蕩加劇,投資者對資金投資的安全意識也在提升。
基金投資的優勢在震蕩市已經開始顯現,開放式基金在5月份取得了全面超越大盤的好成績。來自天相投資的統計顯示,不包括今年新成立的基金,116只開放式股票基金中有108只凈值增長超過上證指數6.99%的漲幅,70只混合型基金也有55只凈值增長超過大盤,居股票基金首位的荷銀精選基金凈值增長高達19.52%。
為什么在大盤暴跌的情況下,這些基金能保持穩定,體現出良好的抗風險能力呢?
泰達荷銀投資總監劉青山表示:“作為專業的代客理財機構,要堅持從公司的基本面出發,看未來兩三年行業是否處于上升周期,收益是否可以穩步提高。”
“在長期牛市中,伴隨指數上行的波動應是常態,而基金應付波動的能力要遠勝于一般個人投資者。”光大保德信投資總監常昊認為,到了4000點以上,市場的波動會更加頻繁,普通投資者對于風險的識別能力以及對個股大幅波動的防范能力都相對不足,而基金的投資團隊在研究能力、防范風險能力上則具有優勢,從而避免了基金持有人財富的大幅波動。
常昊表示,就投資股票而言,基金采取組合投資的方式,這決定了基金在短期內的投資收益有可能不如某些強勢個股,但從長期來看,得益于資產管理專家的悉心運作,基金在長時間內的收益可能更加平穩,投資者長期持有可望獲得可觀的收益。
新基民需要提防牛市被套
與此形成相關的是,近來一度對股市單邊上行堅信不疑的股民們也深深感受到了股市的多變與風險,他們越來越多地在資產投資比例上向基金傾斜,有的甚至干脆洗手上岸當起了瀟灑的基民。
業內人士表示,只要是投資就會有風險存在,所以基金投資也不是絕對安全的港灣,特別是新基民更不可對投資回報抱以過高的預期。今年5月30日股市暴跌以來,基金單位凈值整體也出現較大幅度下降,有一批基金單位凈值曾經降至一元面值之下,這顯示出已經有不少基民一度被套。
根據天相投顧的統計數據,今年6月4日有18只開放式偏股型基金的單位凈值小于一元面值,這些基金的總份額已經超過1000億份,約為開放式偏股基金總份額的10%左右,其中單位凈值最低的基金只有0.93元。
不少專家指出,基民被套影響行業發展問題不可小覷。一般而言,在兩種情況下基民被套會影響到基金行業的發展。一種情況是基民被套幅度很深,超過5%或者超過10%就會對基民投資心理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在2004年初基金發行井噴時期購買新基金的基民中,幾乎100%在股市最低點時被套10%以上。
另一種情況是基民長期被套,如果基民投資基金只是短期的半個月或者一個月被套,這樣對于基民的投資心理影響不會很大。但如果是長期被套,基民之間“口口相傳”甚至會影響到新老基民購買新基金的積極性。2005年基金發行困難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大批基民長期被套。
中長期持有基金可降低風險
但是就整體而言,在這波市場調整行情中,基金的整體表現依然是相對穩健,特別是其中的一些堅持投資績優藍籌股、敢于持股的基金更成為投資者的“避風港”。不少業內人士建議,從這次市場調整可以看出,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利用基金作為理財工具仍是第一選擇。
銀河證券研究中心馬永諳表示,投資者目前面臨著兩重的風險:一是指數高企、可能會進行中期調整的系統性風險;二是踩不對市場快速變化節拍的非系統性風險。投資于基金至少避免了過度暴露在第二種風險中的可能性,而且從歷史數據來看,即便在調整中,投資于基金的損失要遠小于市場的下跌幅度。以開放式股票型基金為例,2004年全年滬深300指數跌幅16.30%,而開放式股票型基金還實現了平均2.06%的正收益。
匯添富基金公司專家也表示,基金不是股票,在暴跌中匆忙贖回基金,并不是一件很理智的事。因為好的基金,是能夠有效抗衡市場的震蕩波動,在長期投資中為投資者創造出良好回報的。除非你對所持有的基金已完全喪失信任,否則贖回只會將損失兌現而且要付出放棄未來收益的代價。作為一個長期理財工具,應對暴跌的最好辦法就是選擇持有不動搖。
沒有人能準確預測股市,面對市場大幅調整,非但怨天尤人無濟于事,驚慌失措更有可能錯上加錯。作為一個理性的基金投資者,首先想到的不該是贖回,而是堅持。(張漢青)
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