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一重工(600031行情,股吧)股改試點至今,已經整整三年了。
股改成功,曾令流通股股東興高采烈,天真地以為股改終于搬掉了滬深A股與生俱來的制度性惡性腫瘤,從此,市場基本面將大有改觀,大股東和中小股東的利益趨于一致,源于股權分置的各種財報造假、惡意圈錢行為將不治而愈,而市值考核制度能激勵大股東為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產,并給中小股東帶來豐厚回報。股價在良好預期下不斷上漲。
時至今日,人們卻發現事實與想象全然不同。流通股股東獲得的對價,遠不及他們承受股價下跌的風險來得大。當然,今年有CPI居高不下,央行宏觀緊縮持續,雪災、震災等突發性災難,但引發本輪跌跌不休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源源不斷的大小非解禁潮,動搖了市場的估值體系。
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大小非的問題尚未解決,其后更大的限售股“堰塞湖”卻在迅速膨脹。
據申萬研究所研究員林瑾統計,股改后,共有246只新股首發上市,總計募集了7011億元資金,新股平均發行市盈率27.7倍,最高的98.67倍。這些股改后新老劃斷的首發新股,其發起人股按規定需鎖定3年,成為“限售股”。而據萬得資訊統計,股改前上市的股份總計9.59萬億元,其中“大小非”還剩4.94萬億元;而股改后上市的新股總市值9萬億元,其中7.55萬億元尚屬于“鎖定期”。也就是說,目前滬深股市尚有12.49萬億元的股票已發行未流通,而其中60%是股改后新生的限售股。
12.49萬億元股票將在今后三年源源不斷地釋放出來。這是一個巨大的隱患,高懸在滬深股市的頭上,猶如“堰塞湖”,一不小心,將給市場帶來致命沖擊。如何解決這個與歷史相連卻又愈演愈烈的問題,再次考驗管理層的智慧。
有專家說,解決股市的問題,需從發行制度著手。但對于二級市場的投資者而言,這之前,是否該先撤出來呢?在大跌3000多點之后,重新面對這個問題,真的很沉重。股改的快樂,離投資者愈來愈遠了。作者:嚴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