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型國企相繼回歸A股,投資者對這類型公司的投資熱情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頂峰。新上市的公司,即使按預期中的2008年每股盈利,通常交易價格也在60倍市盈率以上。與此同時,不論國內或國外的分析師都習慣用更為樂觀的利潤預期以及更為便宜的投資回報要求說明當前股價的合理性,并大膽地指出一個更為高遠的目標價格。各類型投資者在迷茫之際,仿若找到了指路明燈,勇敢和自信地沖進市場里,繼續推高熱門股的價格。市場不斷涌現世界市值最大的銀行、保險公司、礦業公司。中國公司在市值上首先獲得了許多全球第一的稱號。投資者認為,這樣的行業領袖公司能夠保證通過利潤的持續增長來降低市盈率,這些公司和中國證券市場上世紀90年代出現的“銀廣廈”之類的公司大為不同,倒閉的幾率如同在大街上被隕石擊中一樣小。購買這些公司后,大可一邊品茶或打高爾夫球,一邊享受長期回報。
類似的故事在資本市場歷史上并不鮮見,在經歷20世紀60年代的瘋狂投機后,“華爾街的專業投資精英們發誓要回歸到‘理性原則’。于是,概念退場,藍籌股登臺”(摘自《華爾街漫步》)。“漂亮50”,如IBM、施樂、雅芳、柯達、麥當勞、寶麗萊、迪斯尼等大市值股票,被眾多機構投資者追逐到80—90倍的市盈率。但是沒有任何一家大規模公司具有足夠的增長速度來支持如此高昂的估值。在各種宏觀或個別的因素打擊下,“漂亮50”和其他所有投機熱潮一樣殊途同歸,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讓投資者損失慘重。
和多年以前荷蘭的郁金香球莖價格一樣,資產泡沫源于大眾的幻覺和瘋狂。投資者幻想這些公司業績如此之好,以至于支付何種價格都無關緊要。資產泡沫破滅時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資產價格遠遠超出實際可以帶來的回報,什么因素導致資產泡沫破滅則多種多樣。中央銀行的利率提高、油價的高企、媒體的負面報道、公司經營面臨的問題都會導致投資者改變原來的想法、不計成本拋售股票。
歷史從來就不是簡單的重復,在借鑒眾多資本市場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中國資本市場會演繹自己的故事。在人民銀行不斷提高利率、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及匯率上升后,整個實體經濟出現了一些新的跡象值得認真分析。9月份的CPI仍然處于一個較高的位置,但物價指數是實體經濟的落后指標,工業增加值作為一個同步指標更加值得我們重視。國家發改委上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輕重工業增加值增速自6月份到頂后就一直在逐步回落。重工業增加值6月、7月、8月的增速為20.20%、18.90%、18.80%;輕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分別為17.50%、15.90%、14.60%。在一系列的經濟緊縮措施后,實體經濟增長放緩已見成效。由于物價上升帶來的成本增加及利率提高帶來的財務費用增長,將在3-6個月后體現在多數企業利潤表里。屆時利潤增長速度下降,如此高高在上的估值是否還能得以維持就是每個投資者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了。
從以前追逐題材、消息到目前熱衷于藍籌企業,從懼怕大盤股到以大為美,從技術分析轉向基本面分析,中國投資者迅速走過其他資本市場投資者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經歷的階段。于是,投資老手巴菲特的一句老話就可以與諸位投資者分享:當別人貪婪時,我們恐懼;當別人恐懼時,我們貪婪。(李立 作者為交銀精選基金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