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銀行、基金系QDII的熱銷,QDII產品正成為個人投資者海外投資的新寵,但我們也看到,目前QDII的發展僅僅是一個開端,隨著券商、保險、信托等機構QDII產品的陸續出海,中國投資者可以充分分享全球經濟和股市成長,分享到不落幕的投資盛宴,這是僅投資單一市場的投資者所無法得到的機遇。
QDII熱銷成為個人海外投資新寵
最近隨著中國股市的連續沖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單一投資國內股市的風險。各金融機構重點推出海外投資產品,引導投資者在全球資本市場分散投資風險,尋找中國之外的牛市。于是,日前各大機構推出的QDII就成為了個人投資者海外投資的新寵。
眾所周知,中國國內股市的市盈率已經令人咋舌。在這個時候向國內投資者推出同海外股市掛鉤的理財產品,投資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風險和收益組合。
業內人士認為,海外股市投資基金投資于低市盈率的股票,將會受到投資者的歡迎,還可以分散風險。
據了解,去年中期推出的銀行系QDII因為投資收益低而沒有受到投資者青睞,但現在A股市場處在高點,投資者開始更多地考慮分散風險,對QDII的態度開始出現大轉彎。南方基金QDII產品發行也因此實現了開門紅,150億元的額度一日售罄,獲得了500億元的超額認購。
數據顯示,自去年中期銀行系QDII審批發行到目前,已經有37家公司獲得了QDII資格,累計獲批額度達到265.88億美元。其中銀行系仍是主要QDII產品提供機構,22家銀行獲得161億美元額度,另外有7家基金公司獲得70億美元額度,3家保險公司額度為34.88億美元。而券商已經有3家獲得了QDII發行資格,信托公司有兩家獲得了QDII發行資格,但是尚無具體產品推出。
可以看到,基金、銀行、券商、信托、保險公司五大類金融機構已經全部獲得QDII資格,“五龍出海”格局落成。QDII產品一掃此前的頹勢,展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
銀行QDII與基金QDII大比拼
銀行系QDII與基金系QDII理財產品都是目前投資熱點。二者之間孰優孰劣?
第一,最需要關注的當然是資金管理人。資金管理人的投資能力直接決定了理財產品的投資收益水平。銀行系QDII一般委托海外資深投資管理人進行運作,而基金系QDII一般由國內基金公司自己運作,海外投資經驗稍為薄弱。
第二,投資收益率對比。銀行系QDII理財產品最初發行時都有預期年收益率,基金系QDII理財產品一般也都有歷史投資數據,二者的比較不僅要看最高點和最低點,還要關注收益的波動幅度。
第三,資金流動性對比。購買時應注意基金的封閉期和理財產品的期限(或有無提前終止權)。期限較長時,如果人民幣在投資期間大幅升值,客戶將可能面臨匯率損失,從而使實際投資收益縮水。一般情況下,基金系QDII在封閉期結束后可每日贖回,銀行系QDII理財產品則要看條款中是否規定客戶擁有提前終止權。這一點上基金系QDII的流動性更強。
第四,投資安全性對比。雖然二者均不能百分之百保證本金安全,但部分銀行系QDII理財產品可承諾外幣部分的保障(如北京銀行“吉祥四寶”QDII產品對美元投資部分設有80%保本機制)。此外,還要關注投資的標的,投資海外基金市場的產品風險明顯低于直接投資于海外股市的產品。當然,安全性和收益是成反比的。
第五,投資門檻對比。基金作為一種覆蓋面廣且沒有地域限制的標準化產品,適合廣泛的客戶群,投資門檻低至1000元也可以認購;而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門檻比較高,每一份認購計劃為幾萬元,適合于投資資金量比較大的客戶。我覺得從這個意義上而言,銀行理財產品比較像國外的私人銀行專門為一些高資產客戶設計的投資產品。
最后,手續費率對比。QDII基金有認購費、贖回費、管理費和托管費,也就是說買、賣和持有期間都會有費用從投資收益中扣除,銀行系QDII理財產品一般沒有認購費和贖回費。就這一點而言銀行系QDII理財產品優于基金系QDII理財產品。
通過以上比較,可以看出,二者各有利弊。我們應該明白,任何理財投資工具都沒有絕對的優勢,在投資工具的選擇上,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你的。作為投資者應該學會比較和分析更多的投資信息或向你的個人理財師咨詢,從而做出一個更加全面和符合自己需求的投資方案。
|